几乎就在严嵩知晓奏疏内容的同时,徐阶也知了,这也是没办法,十六世纪是信息的时代,想在保住脑袋,混碗饭吃,就得时刻掌握朝廷的最新动态。
杨继盛已经了无牵挂。
然而他依然决定这样。
不聪明,却也不笨,他十分明白,唐顺之的话是对的。
他拿起了笔,在铺开的纸张上写下了悲愤的心声:
我信,这正是我们这个伟大民族的魂魄。
但很快,他就意识到一个严重的问题——危险已向自己近。
勇往直前
看着面无人,气
吁吁的
拱,徐阶十分纳闷,然而当他顺着
拱的指向,仔细研读那句话时,立刻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
。
他唯一拥有的,只是他的命。
他所看到的那句话,正是严世蕃所注意的那一句。
这句让严世蕃笑颜逐开,让拱吓破胆的话是这样写的——愿陛下听臣之言,察嵩之
,或召问裕、景二王。
死劾确实并不是一个好的方法,但他没有更好的方法。他没有钱财,没有权势,没有庶吉士的背景和阁的希望,更没有张居正和徐阶的智慧。归
结底,他只是个
农家、天赋平凡的普通人。
政坛的看似已经不可避免,严嵩惊慌失措,徐阶忐忑不安,而杨继盛却只是镇定自若,静候理。
明知不可而为之。
真糊涂也好,假聪明也罢,这句关键的话最终挽救了徐阶,保存了他的实力。
当杨继盛将这封千古名疏封存妥当,递送内阁转西苑之时,他已经完成了一个伟大的转变,昔日那个放
的贫农
弟,历经几十年的风雨,终将成为一位不朽的英雄。
而且据多年的从政经验,他迅速作
了判断——这人是来玩命的。
而在中国古老的哲学中,这行为有着一个恰如其当的名称:
而弹劾后的程他也很清楚,严嵩的诬告、锦衣卫的拷打、诏狱的长期关押,如果运气好,可能还有行刑人的大刀。在这样恐怖的环境下,
本不用指望什么九死一生,只有十死无生。
不过人意料的是,在这件事情中,最为恐慌的并不是以上三位,而是另一个似乎毫不相关的人——
拱。
明朝那些事儿4第十一章勇气(9)
徐阶坐卧不安,直到他拿到奏疏全文,这才松了一气。
徐阶的脸白了,他很清楚,这是一句授人以柄的话,很容易被理解为裕
他敬佩这个人,因为这个人了连他都不敢去
的事情。
无论是严嵩还是徐阶,拱都是以礼相待,所以这件事对
拱并没有太大的影响,然而就在他抱着看
闹的心态,打开奏疏的抄本,看到那句要人命的话时,顿如五雷轰
,
上抄起文书去找徐阶。
因为杨继盛是他的学生,而在那年,师生关系就是政治关系,杨继盛上书,他虽然并不知情,却也绝对脱离不了关系。而目前政局敌
我弱,还远不到摊牌的时候,如此时与严党开战,必定功亏一篑。
但就在他惊惶不定的时候,独龙军师严世蕃又
场了,听完那慌不择言的讲述后,他却只是镇定地说了一句话:
“奏疏在哪里,拿给我看。”
面对这个从五品小官义正言辞的控诉,严嵩害怕了,他虽然是内阁首辅,虽然是皇帝的臣,却依然害怕这个来自最底层的无畏的声音。
因为在这封奏疏的末尾,杨继盛还加上了这样一句话——“大学士徐阶蒙陛下特擢,乃亦每事依违,不敢持正,不可不谓之负国也”
臣孤直罪臣杨继盛,请以嵩十大罪为陛下陈之!
徐阶惊叹于杨继盛的勇气,他万没想到,当年那个沉默的学生竟然有如此的血,如此的勇敢,孤军突起,去挑战那个他绝对无法战胜的对手。
就在嘉靖收到这封上疏后不久,消息灵通的严嵩便从皇帝的侍从那里得知了奏疏的内容。
仔细阅览之后,严世蕃了笑容,他告诉自己那慌张的父亲,不用害怕,其实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明知不能成功,明知必死无疑,依然慷慨而行。一般说来这行为有着很多称呼,比如愚蠢、不自量力、飞蛾扑火等等,在西方人的
中,这更是一
不可思议的违反逻辑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