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事情哪有个准,正当这对难兄难弟准备打持久战时,局势却
现了
一步的恶化。
当拱到达寝
时,才发现有五个人已经先他而来,他们分别是皇后、太
朱翊钧、太
生母李贵妃、张居正,以及那个他最为讨厌的人——冯保。
“再等等。”
这位循规蹈矩的皇帝知自己不能
,所以把工作
给能
的人,在他统治期间,经济得到发展,百姓安居乐业,连蒙古人都消停了,也算是相当不错了。
“昨天晚上,你为什么送密信给冯保?信上写了什么?如果有事情,为什么不与我商量?!”
还搞什么地下工作,拱都知
了,索
摊牌吧!我们两个一齐上,鱼死网破,看看谁完
!
在接到的命令后,
拱立刻意识到皇帝可能不行了,为了不耽误事,他撒
就跑,据史料记载,这位仁兄连轿
都没坐,六十多岁的老
,一溜烟从东安门跑
东华门,终于在皇帝咽气之前抵达目的地,实在让人叹为观止。
这是一个看似平常的人员组合,前三个人先到场是正常的,他们住得近,张居正比自己先到,也还情有可原,毕竟这小年轻跑得快,冯保是司礼监秉笔,是皇帝的秘书,过来凑凑
闹,似乎也说得过去。
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老死活不表态,看你怎么办?
明朝那些事儿5[1094]
最关键的时候到了,动手还有一丝胜算,等待似乎毫无生机。
比如当年他礼
尚书的时候,家里的房
失了火,烧得一
二净,好歹是个正
级
,重新盖一座就是了。
所以要关
,
拱也没多
然而第二天,当他刚刚步内阁办公室的时候,一声大喝镇住了他:
但意外仍然发生了,一天,张居正突然得到消息,说隆庆皇帝病情加重,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情报,但此时天已晚,为了给冯保报信,张居正便写了一封密信,连夜派人
给冯保。
这大概算是耍无赖的一,于是在对峙一段时间后,
拱撤退了,他警告张居正不要
来,便气鼓鼓地扬长而去。
继续隐藏下去,等待时机的到来。
“拱依然是信任我的。”
顺便说一句,这条路线今天还在,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试着跑跑,从东安门起始,跑故
乾清
(记得带钱买票),
验古迹之余也可以缅怀一下先人。
所以很明显,拱拉这个人
阁,就是用来凑数的,在他看来,
仪不过是个老实本分,反应迟钝的人,然而此后的事情发展告诉我们,他或许老实,却绝不迟钝。
这里说一下这位仪,虽说他姓
,却绝非
拱的亲戚,这位兄台当年是
拱的同班同学,几十年勤勤恳恳,小心谨慎,是个不折不扣的老实人,老实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隆庆六年(1572)五月二十六日,机会来临。
隆庆皇帝终于不行了,这位太平天了二十多年的替补,却只当了六年的皇帝,估计是当年压力太大,他的
一直不好,加上一大群言官
飞,他又没有他爹那
心理素质,一来二去就一病不起。
无以比的天赋,以及二十多年朝廷打
的政治经验,最终拯救了张居正,让他
了一个极为准确的判断:
张居正明白,冯保是对的,现在情况急,
拱可能已经有所察觉,所谓先下手为
,如果现在动手,还能抢占先机,再晚就麻烦了。
面对着极端不利的局面,张居正却了一个
人意料的抉择:
这回拱也不兜***了,反正内阁里只有我们两人,既然是破事,咱们就往破了说。他死死地盯着张居正,等待着对方的回答。
于是两人很快达成了共识,目前只能等——等拱死。
为保存实力,张居正与冯保商定,遇到事情由冯保面,张居正躲在暗
打黑枪,两人不公开联系,总是私下
情。
一句话,他是个老实人。
安全抵达,安全返回,张居正松了一气。
难对付得多,因为看起来,这位仁兄似乎打算革命到底,丝毫并没有提前退休的打算。
可是仪却极为另类,他自己没钱,也不向组织开
,竟然找了个朋友家借住,而且一直到死,也没买过房
,就这么凑合了十几年。
张居正没有准备,一时间手足无措,但老狐狸就是老狐狸,片刻之间,他就换上了一幅招牌式的笑容,笑嘻嘻地看着拱,也不说话。
明朝那些事儿5[1095]
事情闹大了,一听说联系暴了,冯保就炸了锅:
就在这一天,这位老实人觉自己快要不行了,便
急下令,召见三个人,他们分别是
拱、张居正,以及刚刚
阁不久的
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