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1251-1260(2/5)

但凡遇到这情况,双方都疼,要不打吧,死了那么多人,了那么多钱,这笔帐找谁算?更何况,还有一个面问题。

在当时的麻贵看来,选择这个时候征,实在是再好不过了。此时距上次征已有半年,各修整完毕。而在此期间,锦衣卫也来凑了把闹。事实证明,这帮人除了当特务,间谍也有一,探明了日军的虚实和实际兵力,并提供了大量情报。

明军倒是很有神,总想赶人下海,无奈兵力实在太少,有心而无力,只能在原地打转。

但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

明朝那些事儿6[1254]

这位日本历史上的一代枭雄终于死了,他的野心也随之逝去,归于梦幻,但他亲手挑起的这场战争,却还远未结束。

沿海日军趁机登岸追击,明军大败,伤亡惨重,余退回庆州。蔚山之战就此失败。

九月七日,三路明军正式征,这一次,没有假象,不用转弯,所有的军队,都将直奔他们的对手。

总而言之,谁也奈何不了谁,于是大家只能坐在原地,继续等待。

等着等着,日军开始吃不消了。因为他们队太多,且长期差在外,国内供养不起,又没人田,只能陆续往回拉人,在朝日军人数随即减至八万。

此战,明军伤亡共计两万余人,攻受挫,战线收缩至王京,而日军损失也达一万余人,无力发动反击,朝鲜战局再度了僵持状态。

善后理圆满结束,可是接下来就难办了。

[1253]

为保证撤退成功,当时知这一消息的,仅有小西行长、加藤清正等寥寥数人,连许多日军级将领也不知

开打前可以随便嚷嚷,可要真打起来,那就痛苦了。双方各奇谋,什么招狠招都用来,全都往死里掐,如果双方实力差距大,当场掐死了还好,赔款割地,该嘛就嘛。最恶心人的,就是死掐偏掐不死,你能打,我也不差。

极力争取议和,如议和不成,即全线撤退。

西路军,统帅刘綎,所两万人,攻击顺天。

蔚山战役之后,明军开始收拾残局。

麻贵不知的是,锦衣卫的工作虽然卓有成效,却绝非尽善尽,因为有一条最为重要的情报,他们并未探知:

与此同时,明朝军队却源源不断地开朝鲜,加上麻贵之前整顿的新军,总数已达七万。

谈是谈不拢了,可要打也打不起来。日军虽然人多,但之前被打怕了,只是缩在沿海地区,不敢犯。估计是学了,占多少是多少,死赖着不走。

明军从未如此大,日军也从未如此弱小,于是麻贵认为,行动的时候到了。

中路军,统帅董一元,所两万六千人,攻击泗川。

但是他又错了。

东路军,由麻贵亲率,所三万人,攻击蔚山。

丰臣秀吉死后,日本方面封锁了消息,并指派专人前往朝鲜,传达了这样一命令:

第二件事是整人,也就是追究责任,首当其冲的就是杨镐。这位仁兄自然没个跑,仗打成这样,作为主要责任人,罚是免不了的。被言官狠狠地参了一本,搞得皇帝也怒了,本打算劈他,大臣求情,这才罢官免职,没挨那一刀。这位兄弟的事还没完,后面再说。

于对特务同志们的信任,加上手里有了兵,麻贵相信,最后的胜利即将到来。

战争最残酷的地方,其实并不在于死了多少人,有多少财产损失,而是它一旦开始,就很难停止。

从某意义上讲,撤退就是逃跑,但两者间是有区别的:撤退是慢慢地跑,有组织地跑,而逃跑的主要内容,只有跑。

日本方面力不从心,很想和谈。打到今天,独占朝鲜是不敢想了,可毕竟投本钱太多,还是希望多少捞,挽回面,才好走人。

撤军日期为万历二十六年(1598)十一月五日,此日之前,各军应严加布防,死守营垒,逃兵格杀勿论,并应誓死击退明军之一切攻。

麻贵面临的,就是这状况。

杨镐毫无顾忌地带逃跑了,领导有跑的权力,下属自然没有不跑的义务。一个跟着一个,明军很快大,四散奔逃。

第一件事是整军队,麻贵亲自,把战败的士兵重新集结起来,并向朝廷打报告,要求增兵。

万历二十六年(1598)七月,麻贵再次署:

然而明朝却是死派,本就没想过谈判,别说割地赔款,连路费都不打算,且毫无妥协退让的意思。

万历二十六年(1598)八月,丰臣秀吉病死于日本,年六十三。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