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1381-1390(2/5)

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385]

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384]

很多人说过,最好的老师,不是特级教师,不是名牌学校,而是兴趣。

辽东已经容不下努尔哈赤了,他从来不是一个老实本分的老百姓,也不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当现有的财富和土地无法满足他的望时,前这个富饶的大明帝国,将是他的唯一选择。

抢掠,其实无须借

非但不打,还除掉了他的对手,李成梁实在是个很够意思的人。

好了,面不需要了,伪装也不需要了,唯一要的,是屠刀,肆无忌惮地砍杀他们的士兵,掳掠他们的百姓,抢走他们的所有财富。

在这个世界上,最优秀的老师,是生存。

海西女真、叶赫、哈达,这些名词已不复存在,现在的女真,是唯一的女真,是努尔哈赤的女真,是拥有自己文字(努尔哈赤找人造来的)的女真,是拥有八旗制度,和锐骑兵队的女真。

为了一块土地,为了一座房,为了一块

杀死士兵,可以得到装备匹,掳掠百姓,可以获得隶,抢夺财富,可以大金国。

听话的猫。

而此时的六堡,没有大兵压境,没有粮饥荒,无论如何,都不应该、不需要、不能放弃。

但我要告诉你,这个答案是错误的。

“今岁(年),必征大明国!”

六堡,是明代在辽东一带的军事基地,是遏制女真的重要堡垒,也是辽东重镇抚顺、清河的唯一屏障,若丢失此,女真军队将纵横辽东、不可阻挡。

万历四十三年(1615),李成梁去世,年九十,不世之功臣,千秋之罪首。

这只猫逐渐长大了,它的躯变得壮,叫声变得凄厉,脚掌长了利爪,最后它亮了獠牙。至此,我们终于知,它不是猫,而是老虎,它不是,而是野兽。

几个月后,万历四十四年(1616),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建立政权,年号天命,史称后金,努尔哈赤称天命汗。这说明他还是很给李成梁面的,至少给了几个月的面

这句简单的话,蕴藏着厚的哲理。

建功一世,祸患千秋,万死不足恕其罪!

万历四十六年(1618)四月,努尔哈赤将他的刀指向了第一个目标——抚顺

对于这句话,明朝有什么看法不好说,但被李成梁同志打残无数次的叶赫和哈达,应该是有话要讲的。

万历四十六年(1618)正月,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发了战争的宣告:

但李成梁的观察能力,那真不是普通的差。

这个七大恨,后来被包括袁崇焕在内的许多人驳斥过,凑闹的事我就不了。我只是认为,努尔哈赤先生有多余,想抢,抢就是了,想杀,杀就是了,何苦费那么大劲呢?

这是一个错误的抉择,也是一个无耻的抉择,李成梁将军不但丢失了战略重地,毁灭了十余万人的家园,还以此向朝廷报功,所谓“招抚边民十余万”实在不知世上有羞耻二字。

有一位古罗的将领,在与日耳曼军队征战多年后,发了这样的叹:

此即所谓七大恨,在文中,努尔哈赤先生列举了七个明朝对不住他的地方,全文就不列了,但值得表扬的是,在挑事方面,这篇文章,还真是下了功夫。

十年后,李成梁再次上任,此时的努尔哈赤已经统一了建州女真,极其壮大,但在李成梁看来,他似乎还是那只温顺的猫,于是,他了一个错误的抉择——放弃六堡。

其中,最有意思的理由是:明朝偏袒叶赫、哈达,对自己不公。

万历三十四年(1606),李成梁正式放弃六堡,并迁走了这里的十余万居民,将此地拱手让给了努尔哈赤。

当然了,这些话是不能明说的,因为一个盗,杀人放火是不需要借的,但对一群盗而言,理由,是很有必要的

万历十九年(1591)李成梁退休,在此之前,他已打垮了蒙古、叶赫、哈达以及所有大的落,除了努尔哈赤。

光叫号是不够的,无论如何,还得找几个开战的理由。

祖父、父亲被杀,自然是要讲下的,李成梁的庇护,自然是不会提的,某些重大事件,也不能放过。比如边界问题:擅自我方边界。经济问题:割了我们这边的粮。外问题:十名女真人在边界被害(这个理由好像很熟)。

四月,努尔哈赤找到了理由,七个。

然而李成梁放弃了。

杀死一切敢于抵抗的人,抢走一切能够抢走的东西,占领一切能够占领的土地,目的十分明确。

努尔哈赤毫无代价地占领六堡,明朝的繁荣、富饶,以及虚弱全在他的面前,那一刻,他终于看到了望,和望实现的可能。

他们不懂军事,却很彪悍,不懂权谋,却很狡猾。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