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科学、富有哲理而又使人绝望的防御系,因为它基本上没有弱
。
这就是孙承宗的伟大成就,短短几年之间,他修建了若据
,收复了若
失地,提
了若
将领,训养了若
士兵。
但他终将失败,败在这几个无名小卒的手中,并永远失去翻盘的机会。
事实上,大贝勒代善是当时后金最为杰的军事将领之一,此人非常勇
在这八个人里,照军功和资历,前四个大猛,故称四大贝勒,后四个小猛,故称四小贝勒。
现在你有大麻烦了,前是山海关,没准十天半月攻不下来,请
后面的军队别打你,估计人家不
,就算你横下一条心,用
把城墙撞破,冲
了关内,抢到了东西,你也总得回去吧。
话虽如此,努尔哈赤还是很有几把刷的,他不了解目前的局势,却了解孙承宗的实力,很明显,这位督师大人比熊廷弼还难对付,所以几年之内,他都没有发动大的
攻。
历史告诉我们,再固的防线,也有被攻陷的一天。
这样看来,努尔哈赤实在太蠢了,这么简单的理,为什么就没想到呢?
其中最有名的,无疑是两个人,皇太极、多尔衮。
历史还告诉我们,凡事总有例外,比如这条防线。
要想关,必须攻克宁远,要攻克宁远,必须攻克锦州,要攻克锦州,攻克不了。
锦州,辽东重镇,自古为关要
,且地势险要,更重要的是,锦州城的一面,靠海。对于没有海军的后金而言,这又是一个噩梦。
我觉得,持有这想法的人,应该去洗把脸,清醒清醒。
假定你是努尔哈赤,带了几万兵,到了锦州,锦州没人打你,于是,你又到了宁远,宁远也没人打你,就这么一路顺风到了山海关,准备发动攻击。
我顿时不寒而栗,这意味着,三百多年前的明朝,要前往辽东,除个别缺心爬山坡的人外,锦州是唯一的选择。
现在,在他手中的,是一条不可破的防线,一支
锐无比的军队,一群天赋异禀的卓越将领。
所谓关锦防线,是指由山海关——宁远——锦州组成的防御系,该防线全长四百余里,
后金区域,沿线均有明朝堡垒、据
,极为
固。
大的没有,小的还是有。
样,不费灰之力,孙承宗得到了锦州。
而在这些猛人里,最猛的,就是八大贝勒。
但对于这一切,努尔哈赤并不清楚,至少不十分清楚。
祖大寿、吴襄、满桂、赵率教、文龙以及袁崇焕,对努尔哈赤而言,这些名字毫无意义。
(长篇)明朝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454]
但最能打仗的,是三个人,除皇太极和多尔衮外,还有一个代善。
(长篇)明朝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453]
我的一位住在锦州的朋友告诉我,他要回家十分方便,因为从北京发,开往东三省,在锦州停靠的火车,有十八辆。
这就是说,只要海运充足,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使被围得不通,锦州也是很难攻克的。
事后证明,自明朝军队锦州的那一刻起,努尔哈赤的悲惨命运便已注定。
看起来似乎比较艰难,不是吗?
多尔衮年纪还小,就不说了,皇太极很有名,也不说了,这位代善,虽然年纪很大,且不名,但很有必要说一说。
是的,照这个逻辑,也不一定要攻陷宁远,只要把宁远围起来,借个
过去,继续攻击山海关,不也行吗?
当然,有人会说,锦州不过是个据,何必一定要攻陷?只要把锦州围起来,借个
过去,继续攻击宁远,不就行了吗?
在后金的军队中,最优秀的将领无疑是努尔哈赤,但正如孙承宗一样,他的属下,也有很多相当厉害的猛人。
因为至此,孙承宗终于完成了他一生中最伟大的杰作——关锦防线。
自万历四十六年起兵以来,明朝能打的将领,他都打了,杨镐、刘綎、杜松、王化贞、袁应泰,全都是手下败将,无一例外,在他看来,新来的这拨人下场估计也差不多。
事实上,直到明朝灭亡,它也未被突破。此后长达十余年时间里,后金军队用手刨,用嘴啃,用牙咬,都毫无效果,还搭上了努尔哈赤先生的一条老命。
我相信,这个时候你会惊喜的发现,锦州和宁远的军队已经现在你的后方,准备把你一锅端——除非这两地方的守将是白痴。
不能。
既然难打,能不能不打呢?
如果你没长翅膀,你回去的路线应该是山海关——宁远——锦州…
这就是为什么曹同志多年来不怕孙权,不怕刘备,偏偏就怕
腾、
超——这两位先生的地盘在他的后方。
所谓八大贝勒,分别是指代善、阿、莽古尔泰、皇太极、阿济格、多尔衮、多铎、济尔哈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