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明朝那些事儿
赵先生不但在东林党内有着至无上的地位,他在政府里,也占据着最
的职务——吏
尚书。一手抓东林党,一手抓人事权,换句话说,赵南星就是朝廷的实际掌控者
赵南星是个很负责的人,经过仔细考察,列了第一批名单,从朝廷
的名单,包括以下四人:亓诗教、官应震、吴亮嗣、赵兴
。
这下就闹了,许多东林党人闻讯后,纷纷赶来骂仗,痛斥三党,支持张居正。
照规定,主持折腾工作的,是吏
尚书,也就是说,是赵南星。
“如果江陵(指张居正)还在,你们这些无耻小人还敢这样吗?”
三党是不好下手的,只要找到一个突破,把三党变成两党,就好下手了。
一直以来,东林党的最领导人(或者叫
神领袖),是三个人,他们分别是顾宪成、邹元标以及赵南星。
这是一个很过分的行为,不但要挤掉他们的政治地位,还要挤掉他们的饭碗,实在太不厚。
这个建议的提,充分说明朝廷里有一大帮吃饱了没事
,且心理极其
暗变态的王八
,
说是没什么人理的,可不巧的是,提议的人,是浙党的成员。
因为在不久之前,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
梅之焕也来
了句话,且相当不客气:
天启三年(1623),是一个很特殊的年份,因为这一年,是京察年。
这就是东林党成功的全奥秘,很明显,不太符合其一贯正面光辉的形象,所以如果有所隐晦,似乎可以理解。
汪文言认为,遇到敌人,直接是不对的,在
起板砖之前,应该先让他自己绊一跤。
顾宪成已经死了,天启二年,邹元标也退休了,现在只剩下了赵南星。
划所需要的人。
-----------
(长篇)明朝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463]
此后的事情,我此前已经讲过了,方从哲被迫退休,东林党人全面掌权,杨涟升任左副都御史,赵南星任吏尚书,
攀龙任光禄丞,邹元标任左都御史等等。
如果你记好,应该记得这几位倒霉
的
份,亓诗教,齐党首领,赵兴
,浙党骨
、官应震、吴亮嗣,楚党首领。
如果要在这群人中寻找一个失败的代表,那这个人一定不是杨涟,也不是左光斗,而是赵南星。
这就意味着,汪文言先生连哄带骗,好不容易建立的牢固同盟,就此彻底崩塌。
关于赵南星先生的简历,之前已经介绍过了,从东林党创始人顾宪成时代开始,他就是东林党的领导,原先人事,回家呆了二十多年,人老心不老,又回来
人事。
东林党的成功之路到此结束,同学们,现在我们来讲下一课:东林党的失败之路。
虽然张居正大人已经死去多年,却依然被人怀念,于是朝中有人提议,要把这位大人从坟里再掘来,修理一顿。
但失败之源,正是此人。
(长篇)明朝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464]
这件事情让汪文言认识到,所谓三党,并不是铁板一块,只要动动手脚,就能将其彻底摧毁。
说句实话,当年反对张居正的时候,东林党也没少掺合,之所以跑来伸张正义,无非是为了反对而反对,提议是什么并不重要,只要是三党提的,就是错的,对人不对事,不必当真。
官应震,是楚党的首领,他之所以支持梅之焕,除了两人是老乡,关系不错外,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死去的张居正先生,是湖广人。
所以,他找到了梅之焕,拉拢了官应震,开始搞小动作。
话音刚落,就有人接连上书,表示同意,但让所有人都乎意料的是,支持他的人,并不是东林党,而是官应震。
更不厚的是,就在不久之前,楚党还曾是东林党的同盟,帮助他们掌控政权,结果官应震大人连
都没坐
,就被轰走了。
在仔细衡量利弊后,他选择了楚党。
在我看来,东林党之所以失败,是因为自大、狂妄,以及嚣张,不是一个,而是一群。
所谓京察年,也就是折腾年。六年一次,上级考各级官吏,有冤报冤,有仇报仇,万历年间的几次京察,每年搞得不亦乐乎,今年也不例外。
至于他搞了什么小动作,我确实很想讲讲,可惜史书没写,我也不知,只好省略,反正结论是三党被搞垮了。
之所以让你再看一遍,是要告诉你,在这几个成功男人的背后,是一个沉默的男人。
此时的朝政局势,大致是这样的,东林党大权在握,三党一盘散沙,已经成了落狗。
虽然前两个人很有名,但要论东林党内的资历跟地位,他们和赵先生压就没法比。
很明显,虽然这几位兄弟已经很惨了,但赵先生并不休,他一定要痛打落
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