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1571-1580(2/5)

“读。”

这招的名字,叫哭。

的那天,魏忠贤很兴。因为他认为,自己已经放弃了争权,无论如何,崇祯都不会也没有必要赶尽杀绝。

徐应元的份,是太监,不同的是,十几年前,他就是崇祯的太监。事到如今,只能求他了。

在崇祯面前,魏忠贤嚎啕大哭,失声痛哭,哭得死去活来。

没办法,这年混饭吃不易,等形势明朗,我们一定来落井下石。

崇祯放了风声,他在等待群臣的响应。

十月二十六日,一位国监的学生对他的同学,说了这样一句话:

徐应元是很够意思的,他客气地接待了魏忠贤,并给他指了一条明路:立即辞职,退休回家,可以保全命。

钱嘉征虽然只是学生,但文笔相当不错,内容极狠,态度极,把魏忠贤骂得狗血淋,引起极大反响。

那一刻,他的威望、自信、以及抵抗的决心,终于彻底崩溃。

(长篇)明朝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574]

同日,崇祯批准了魏忠贤的辞呈,一代监就此落

一年前,东林党人也是这样认为的。

神近乎失常的魏忠贤离开了殿,但他没有回家,而是去了另一个地方,在那里,还有一个人,能挽救所有的一切。

遗憾,他没有玩新意,还是老一去就哭,哭的痛不生,觉差不多了,就收了神功,准备回家。

魏忠贤思前想后,认了。

可是群臣不响应。

魏忠贤得到消息,十分惊慌,立即面见崇祯。

他没有想到,一个人竟然可以恶心到这个程度,都六十的人了,几乎毫无廉耻,泪鼻涕说下就下,不要脸,真不要脸。

他找来一个太监,给他一份文书,说:

“等一等。”

徐应元之所以帮助魏忠贤,是想让他死得更快。

一直以来,崇祯都希望,魏忠贤能自动走人(真心实意),毕竟阉党基太,这样最省事。

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改变了他的决定。

崇祯开始还安几句,等魏公公哭到悲凉,只是不断叹气。

哭,特别是无中生有的哭,是一项历史悠久的难度技术。当年严嵩就凭这一招,哭倒了夏言,最后将其办。他也曾凭这一招,扭转了局势,掉了杨涟。

在徐应元的帮助下,第二天,魏忠贤提辞职了,这次他很真诚。

他痛苦地抬起,却只看到了一双冷酷的睛和嘲神。

到现在,朝廷内外,就算是扫地的老,都知崇祯要动手了。

和魏忠贤一样,大多数太监的习惯是见风使舵,落井下石。

(长篇)明朝那些事儿

见哭佳境,效果明显,魏公公收起泪,撤了。

从河北肃宁的一个小氓,混到这个份上,也就差不多了,好歹有个留京指标。

立即回家,找人写辞职信,当然,临走前,他没有忘记谢徐应元对他的帮助。

但这个指标的有效期,也只有三天了。

但他就不动手,他还在等一样东西。

魏公公相信,凭借自己声情并茂的表演,一定能够动崇祯。

其实朝廷斗争,就是街打架斗殴,但斗争的手段和程序比较特别。拿砖是没办法的,手持西瓜刀杀敌阵也不是不行的,必须遵守其自规律,在开打之前,要先放风声,讲明老是哪帮哪派,要修理谁,能争取的争取,不能争取的死磕,才能动手。

截至十月底,敢公开上书弹劾魏忠贤的人只有两三个,这一事实说明,经过魏公公几年来的言传教,大多数的人已经没了。

然而崇祯终究等来了一个有的人。

当年他曾用过这一招,效果很好。

崇祯是想掉魏忠贤的,但无论如何,魏公公总算是三朝老监,前任刚死两个月,就掉他实在不好意思。

得到消息的魏忠贤非常沮丧,但他不知,崇祯也很沮丧。

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573]

就在此时,崇祯叫住了他:

魏忠贤去找的人,叫徐应元。

第二天,国监监生钱嘉征上书弹劾魏忠贤十大罪。

崇祯确实很动。

天启七年(1627)十一月一日,崇祯下令,魏忠贤劳苦功,另有重用——即日发,去凤看坟。

就这样,魏忠贤亲耳听到了这封要命的文书,每一个字都清清楚楚。

应该说,魏忠贤的生活是很不错的,混了这么多年,有钱有房有车,啥都不缺了。特别是他家的房,就在现在北京的东厂胡同,二环里,黄金地段,通便利,我常去附近的社科院近代史所开会,曾去看过,园林假山、宅大院,上千平米,相当气派,但据说这只是当年他家的角落,最多也就六分之一。

“虎狼在前,朝廷竟然无人敢于反抗!我虽一介平民,愿与之决死,虽死无撼!”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