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1611-1620(2/5)

南城胜利之际,北城的满桂正在苦苦支撑。

后受阉党所迫离职,蒙崇祯重再起,然格跋扈,调离满桂,安亲信,以尚方宝剑杀文龙,奉调守京,不顾大局,擅自驻防于城下,致京郊怨声四起,后不惜命,与皇太极苦战,大破敌军,不顾生死,先士卒。

他并不完,不守规章,不讲原则,想怎么就怎么,私心很重,听话的就提,不听话的就整(或杀)。

(长篇)明朝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613]

文龙开始,到满桂,再到崇祯,袁崇焕一步步将自己绝境,虽然他自己并不知晓。

(长篇)明朝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614]

最终命运揭晓之前,袁崇焕的表现大致如此。

袁崇焕绝不是叛徒,也绝不是一个关键,他存在与否,并不能决定明朝的兴衰成败。换句话说,以他的才能,无论怎么折腾,该怎么样还怎么样。

而某些所谓“专家”的所谓“力挽狂澜”基本就是扯淡。关于这个问题,我曾在社科院明史学会的例会上,跟明史专家讨论过多次。客观地讲,以他的战略光(跟着皇太极绕京城跑圈)和实际表现(擅杀文龙),守城战确属上乘,让他继续镇守辽东,还能闹什么事来也难说,所谓挽救危局,随便讲几句吧。

,竟然毫发无伤,有如神助。

袁崇焕,广西藤县人,自“蛮夷之地”而起,奋发读书,然资质平平,四次落第,以三甲侥幸登科,后赴辽东,得孙承宗赏识,于辽东溃败之时,以独军守孤城,屹然不倒,先后击溃努尔哈赤、皇太极父,护卫辽东。

但八旗军的战斗力相当悍,加上莽古尔泰脑不好用,还有几把力气,再次集结队,发动了第二次冲锋。

在他的光辉榜样映照下,城下明军勇猛作战,城上明军勇猛开炮,后金军死伤惨重。但不知城上的哪位仁兄,炮的时候太过勇猛,一哆嗦偏了准,一炮直奔满桂同志,当场就把他撂倒,遍负伤,好在捡了条命,被人护着回去养伤了。

主帅虽然撤走,但在大炮的掩护下,明军依然奋战不已,付重大伤亡后,皇太极被迫撤退,德胜门之战就此结束。

同样中数箭,阿济格被得奄奄一息,袁督师还能继续奋斗,秘诀在于四个字——“重甲难透”

对于这个悲剧的结论,我不知袁崇焕是否知,他的一生丰富多彩,困守孤城,决死拼杀、遭人排挤、纵横驰骋、绝境,人家遇不上的事,他大都遇上了。

崇祯二年(1629)十一月二十七日,京城九门换防,一切准备就绪。

就在这天,定的袁崇焕开始了自己人生中的最后一战——左安门之战。

稳住阵脚后,关宁军开始反击,然后又是你打过来,我打过去,一直折腾了八个钟,直到晚上六,莽古尔泰终于支持不住,败退,没来得及跑的,都被赶了护城河。

最终的结局已经注定,无需改变,也无法改变。

广渠门之战结束,后金累计伤亡一千余人,明军大胜。

死磕的力量是很大的,袁督师的中军被冲散,他在军之中被人围攻,差被剁。好在下反应快,帮他格了几刀(格之获免),才从鬼门关爬来。

(长篇)明朝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

他始终没有放弃过

攻德胜门的军队,包括皇太极的亲军主力,战斗力非常,满桂先派将迎战,没一会就被打回来。关键时刻,满桂同志表现昂的革命斗志,亲自上阵,并指挥城炮兵开炮支援。

可是他想不到,满桂同志的这笔帐,最终会算到他的上,因为在那天战役结束时,一个言开始在京城传:

但袁督师背这个黑锅,也不是全无理,他跟满桂从宁远就开始仗,后来把满总兵挤回关内,从来就不待见这人,现在满桂受伤了,算在他上也不奇怪。

这四个字的意思是,袁督师上的盔甲厚,箭到他上,一事都没有。

在关宁铁骑的攻击下,后金军开始败退。

开炮打伤满桂的,就是袁崇焕。

但无论何时、何地,得意、失意,他一直在努力,他信,自己的努力终将改变一切。

我想,差不多了。

这个说法是不可信的,因为满桂在德胜门作战,而袁崇焕在广渠门,今天在北京,要跑个来回,估计都要一个钟,无论如何,袁崇焕都是过不去的。

更重要的是,同一天战的满桂,是他的死敌,当着皇帝的面,一个打去,一个抬回来,实在很有面

他并不是一个天赋异禀的人,经过努力和奋斗,还有难得的机遇(比如孙承宗),才最终站上历史的舞台。

这一天对袁崇焕而言,是很光荣的,他凭借自己的兵良将,在京城打败了实力劲的八旗军。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