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新(短)域名:xiguashuwu.com
1735-1736
这封奏疏是温ti仁的辞职信,an照他的传统,为了彻底表示自己的清白,他写了这封文书,说自己shenti不好,估计也帮不了皇帝了,希望让自己回家养老。
类似这zhong客气信件,崇祯也会客气客气,写几句挽留的话,然后该怎么干还怎么干。
然而这一次,在这封奏疏上,他只写了三个字。
奏疏送到温ti仁家时,他正在吃饭,他停了下来,等待着以往听过许多次的客tao话。
然而这一次,他只听到了三个字——放他去。
放他去的意思,大致有以下几zhong:gun、快gun、从哪里来,gun哪里去。
据说当时就yun了过去。
温ti仁终于倒了,这位聪明绝ding的仁兄,从ding上摔了下来,他落寞地回了家,第二年,死在家乡。
明代最后的一位权jian,就此落幕,确实,最后一个。
天才的计划
温ti仁下台,最受益的人,应该是杨嗣昌。我查了一下,他崇祯十年(1637)三月当兵bu尚书,温ti仁是六月走人的,an照温先生的脾气,像杨嗣昌这zhongniu人,不踩下去,是不大可能的。
温ti仁走了,杨嗣昌来了,不久之后,他就将进入内阁,实践自己天才的计划。
an照杨嗣昌的计划,要实现十面张网,现在的人是不够的,必须再增兵十二万,
要增兵,就得给钱,an杨嗣昌的算法,必须增加饷银二百八十万两以上。
这个计划极为冒险,因为这笔钱杨嗣昌是不chu的,崇祯也是不chu的,唯一的来源,只能是找老百姓要,juti说来,就是加租。
比如原先你一年jiao一百多斤粮食,全家还能丰衣足食,张献忠、李自成打过来的时候,你可能会chu门看热闹,然后回家吃饭。然后官府告诉你,加租,每年jiao两百斤,结果全家只能吃糠,再打过来的时候,你就会chu门,帮李自成叫声好,让他们往死里打,帮你chu口气。
再后来,官府告诉你,再加租,每年jiao四百斤,结果全家连糠都没法吃,不用人家打上门,你就会打好包袱,chu门去找闯王同志。
为了搞定西北民变,崇祯已经加过几次租了,如果再加,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很多大臣jian决反对。
但是崇祯仍旧同意了,因为他相信,杨嗣昌的计划,能够挽救危局。
最后,杨嗣昌说,要实现这个计划,我必须用一个人。
崇祯同意了。
杨嗣昌推举的这个人,叫熊文灿。
熊文灿,贵州永宁卫人。万历三十五年进士。历任礼bu主事、布政使、两广总督。
杨嗣昌之所以推举熊文灿,只是因为一个误会。
不久前,两广总督的熊文灿得知了这样一个消息,崇祯的一名亲信太监来到广东探访,干啥不知dao,虽说来意不明,但对这zhong特派员之类的人wu,熊总督心里是有数的,专程请过来吃饭。
既然是吃饭,就要喝酒,吃饱喝足,再送点礼,这位太监也很上dao,非常高兴,一来二去,也就熟了。
既然是熟人,也就好说话了,双方无话不谈,从国内形势到国际风云,什么都说,但只有一件事,熊总督始终没有taochu来。
你到底来干什么的?
几天后,这位太监要走,熊总督决定再请他吃顿饭,最后tao口风。
这顿饭吃得很满意,双方临别,喝得也多,喝着喝着,就开始说起民变的事。
熊总督估计是喝多了,外加豪气干云,当时拍着桌子大喝一声:
“诸臣误国,如果我去,怎么会让他们闹到如此地步(令鼠辈至是哉)!”
他万没想到,有个人比他还激动。
太监立即站了起来,他liulouchu多年卧底终于找到同志的表情,热烈地握住了熊总督的手,说chu了熊总督tao了很多天,都没有taochu来的话:
“我到这里来,就是来考察你的!回去我就禀报皇上,让您去平luan,除了你,谁还能扫清liu贼!(非公不足办此贼)”
酒醒了。
熊总督到底是多年的老官僚,听到这话,当时酒就醒了,脑jin急速运转后,凭借二十余年的功底,立即提chu了五难,四不可。
所谓五难,四不可,大致就是九个条件,也就是说,只有满足了这些条件,熊总督才能勉为其难地上任。
大致说来,这就是一篇公文,就算让专职秘书写,也得写个一天两天,熊总督转yan就能完工,实在用心良苦。
然而太监也并非凡人,只用一句话,就打碎了熊总督的如意算盘:
“你放心,这些我回去都会禀报皇帝,但如果皇帝都答应,你就别推辞了。”
就这样,熊总督的一片报国之心穿越上千里路,来到了京城。
崇祯知dao了,杨嗣昌也知dao了,在那遥远的南方,有一个叫熊文灿的忠义之士,愿意为国付chu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