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1759-1762(2/2)

但这位仁兄实在没有骨气,明明是皇帝的爷爷,见到了张献忠,竟然大喊:千岁爷爷饶命。

当年我曾很不理解,现在我很理解。

后有廖参军,不战随我行。

他攻下了襄,找到了自己的老婆孩,就开始找那个能让杨嗣昌死的人。

襄王很惊慌,他说,我的财宝都在这里,任你搬用,别客气。

他只是信任这个人,彻底地相信他,相信他能力挽狂澜,即使事实告诉他,这或许只能是个梦想。

自打追缴张献忠开始,杨嗣昌就没舒坦过。

对张献忠而言,去襄是比较靠谱的,首先,杨嗣昌总跟着他跑,兵力比较空虚,其次,他的老婆孩都关在襄,更重要的是,在襄,有一个人,可以置杨嗣昌于死地。

张献忠正在去襄的路上。

什么东西?

他们穿着官军的衣服,趁夜混了城,以后的故事,跟特洛伊木计差不多,趁着夜半无人,来放火(打是打不过的),城里就此一片浆糊,闹腾到天明,张献忠到了。

很诡异的是,张献忠同志非常和气,他礼貌地把襄王同志扶起来,让他坐好。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创造了跑路的新纪律,据说一晚上跑了三百多里,先锋队就到了,但人数不多——十二个。

朱翊铭,襄王,万历皇帝的名字,是朱翊钧,光看名字就知,他跟万历兄是同辈的,换句话说,他算是崇祯皇帝的爷爷。

就这么追了大半年,毫无结果,据张献忠自己讲,杨嗣昌跟着他跑,离他最近的时候,也有三天的路,得意之余,有一天,他随一首诗。

对张献忠的失踪,杨嗣昌非常关心,多方查找,其实如张领永远失踪,那也倒好,但考虑到他突遭意外(比如被外星人绑走)的几率不大,为防止他在某地突然现,必须尽快找到这人,妥善理。

张献忠去向哪里,杨嗣昌是没有把握,四川、河南、陕西、湖广,反正中国大,能藏人的地方多,钻到山沟里就没影,鬼才知

我个人认为,这说法很无聊。

张献忠又笑了:我要向你借一样东西。

崇祯并没有看错人,杨嗣昌终将回报他的信任,用他的忠诚、努力,和生命。

崇祯十三年(1640)十二月,跟着张献忠转圈的杨嗣昌得到了一个令他惊讶消息:张献忠失踪。

虽然襄的兵力很少,但十二个人估计还是打不下来的,张献忠虽然没文凭,但有常识,这事情他是不会的。

好个杨阁,离我三尺路。

找半天,找到了,这个人叫朱翊铭。

这是一首诗,一首打油诗,一首至今尚在的打油诗(估计很多人都听过),打油诗都能传千古,可见其不凡功力,其文如下:

京城就不必说了,路远坑,要找死,也不会这么个死法。而襄,是杨嗣昌的大本营,重兵集结,无论如何,绝不可能。

文采是说不上了,意义比较刻,所谓邵巡抚,是指四川巡抚邵捷,廖参军,是指监军廖大亨。据张献忠同志观察,这二位一个是经常来转转,一个是经常跟着他走,只有杨嗣昌死追,可是没追上。

在史书上,杨嗣昌是很嚣张的,闹腾这么多年,骂他的,如滔滔江,延绵不绝,然而无论怎么弹劾,就是不倒。就算他明明错了事,却依然支持他,哪怕打了败仗,别人都受分,他还能升官。

所有的人,都在应付差事,工不力,在黑暗中持前行的人,只有他而已。

脑袋。

毕竟在这个冷酷的世界上,能够彻底地相信一个人,是幸运的。

下次再有人跟你说,某某事情绝无可能,建议你给他两下,把他打醒。

要知,张献忠他老人家,原本就是打游击的,而且在四川一带混过,地很熟,四川本来地形又复杂,这里有个山,那里有个,经常追到半路,人就没了,杨大人只能满大汗,坐下来看地图。

此后的事情,很多史料的说法,杨嗣昌非常惶恐,觉得崇祯不会饶他,害怕被追究领导责任,畏罪自杀。

襄王想想也是,于是他又说,那你想要什么?

但张献忠不会去哪里,他还有把握,比如京城、比如襄

在杀死襄王的时,张献忠说:如果没有你的脑袋,杨嗣昌是死不了的。

奈之下,他只能自己带兵,四川,围剿张献忠。

此时的杨嗣昌,刚得知张献忠湖广,正心急火燎地往回赶,赶到半路,消息来,事了,襄被攻陷,襄王被杀。

这首诗告诉我们,杨嗣昌很孤独。

张献忠笑了,他说,你有办法让我不搬吗?

所以这十二个人的份,并不是他的下,而是杨嗣昌的传令兵。

前有邵巡抚,常来团转舞。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