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还没等洪承畴同志喊一二三,两个人就先跑了。
[1768]
洪承畴没有就义,他投降了。
如果没有重名,这位王朴兄,应该就是八年前,在黄河边上收钱,放走诸位领的总兵同志。
因为他糊涂了,就算用脚趾想,也能明白,援兵是绝不会到的。
洪承畴拒不投降,派使者向京城求救。
其实洪承畴原本也这么盘算来着,死,没法
了,就捐躯。
梦都没想到,他连捐躯都没捐成。
自崇祯十三年(1641)至崇祯十五年(1643),明朝和清朝在松山、锦州一带会战,以明军失利告终,史称“松锦大战”
所以崇祯很是动,他亲自主持了洪承畴同志的追悼会,还给他修了坛(明朝最
规格葬礼),以表彰他英勇就义的
神。
要知,他老人家来,就是救援锦州的,能带的
队都带了,可现在他也被人围住,再去哪里找人救他?
其实洪承畴同志不知,皇帝陛下也在等,不过他等的,不救兵,而是洪承畴的死亡通知书。
崇祯十五年(1642)二月二十日,在这个值得纪念的日,松山副将夏承德与清军密约,打开了城门,洪承畴被俘。
当然,当然,在彻底休息前,洪承畴还有一个选择——突围。
而另一位带逃跑的,史料记载有
争议,但大多数人认为,是吴三桂。
除宁远外,辽东全境陷落,从此,明朝在关外,已无可战。
洪承畴还算是镇定,关键时刻,找到了曹变蛟、丘民仰,还聚了上万人,占据松山城,准备伺机撤退。
就在洪承畴发的第二天,他派遣将领突袭洪军后路,占领锦州笔架山粮
。
毕竟他手里还有十几万人,要真玩命,还能试试。
照此看来,他还是有步的,八年前,收钱让别人跑,现在撒
就跑,也没想着找皇太极同志拿钱,实在难得。
于是他找来了手下的八大总兵,告诉他们事态急,必须通力合作,然后,他细致分
了工作,从哪里
发,到哪里会合,一切安排妥当,散会。
可是皇太极很不识相,非要解决洪承畴,开始围城,劝降。
那两个先跑的人,一个是王朴。
无论如何,反正是散了,彻底散了,全军溃败,无法收拾,十余万人土崩瓦解,被人杀的,被踩死的,不计其数,损失五万多人。
目击者的说法,洪承畴同志被抓之后,非常
,表示啥也别说了,给我一刀就行,后来英勇就义,
睛都没眨,很勇敢,很义气。
消息传到北京,照例,崇祯很悲痛,虽然这几年他经常悲痛,但这次,他尤其激动,连续几天都泪满面,因为他又失去了一位好同志——洪承畴。
可他足足等了半年,也没有等来救兵,他很纳闷,为什么呢?
史料的说法,洪承畴同志被围之后不久,京城这边追悼会什么的都准备好了,家属
问,发放抚恤,追认光荣,基本上程序都走了,就等着洪兄弟为国捐躯。
当然,他刚被俘的时候,还是比较持原则的,没有投降,结果过了几天,由于平时没有注意批评和自我批评,关键时刻没能
住,还是投降了。
“战,则力不支;
守,则粮已竭。”洪承畴彻底休息了。
我忘了说,在这八个总兵里,有一个人,叫王朴。
第二天,突围开始。
照洪承畴的计划,突围应该是很有秩序的,包括谁
攻,谁佯攻,谁殿后,大家排好队,慢慢来
几个月后,无计可施的祖大寿终于投降,这次,他是真的投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