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三章以河为界(3/4)

山货、毛皮摆在地上,等待有人前来购买,或是交换各自所需。而胡显成派来的两个管事,则在宽甸市场内的几所木屋里,挂上招牌,开始营业。米铺,布店,杂货等等。

这番举动都被宽甸堡居民们看在眼里,当然,头三天没有一个人来购买、置换。整个市场象是一个展览,货物虽多,却只能看着。第四天,由镇江堡赶来的一个商队到达宽甸堡。这是胡德昌连拉带劝地组织了十几个小一些的商人凑成的。

那些小商人虽然有些狐疑,看着宽甸堡上飘扬的新月旗帜心里发慌,但见那些黑甲骑兵们只在远远的地方奔过,却并不管这些人的去处,便也就放心向前,待进了市场,发现很多平时很难买到的山货这里居然很多,按着商人的天性,一询价,居然便宜得惊人,甚至有些卖主直接要粮食、布匹便行,而其摆在地上的葯材、人参、山货,岂止是一点粮食的价值?当即便成交。有人带头,那么接下来的,虽说不上踊跃,但至少这些商人在经胡德昌指点后带来的布匹、粮食以及各种家用小东西、农具、铁器等货物全部一扫而空,换上得是价值数十倍的山货。这些商人此次大约是一半的交易是用的银子,另一半则是以货换货。然后急急忙忙地离开,但那些新出现的骑兵们并没有干涉,任其离去。

又过了三天,第二批从边墙以北的商队出现在市场上,这次有更多的毛皮、山货。而镇江堡的商人,约有半数不再要胡德昌催促,自己主动前来交易。宽甸马市重开的消息,至少在这些钻进银子里的商人圈子里,盖过了宽甸堡上飘扬的新月战旗的影子。

似乎形成了规律,每隔三天,从宽甸以北的群山之中,便会走出一批商队。而镇江堡前往宽甸的人流,也慢慢跟上了这个节奏。不出一月,有些精明的商人开始寻求在市场上搭建商铺,这时,苏翎发布了商税标准,商铺值百抽二,那些摆摊子的则值百抽一。并且出租商铺店面,三月一期,每期十两,同时,店铺由苏翎招募人手统一搭建,并在市场中划分出各个不同区域。那些观望的宽甸堡附近的村民终于开始进入已经显得热闹的市场,很快,第一家买茶水的铺子出现了,随后是第一家卖烙饼的,然后是第一个修理马掌的铺子,随后,还有更多的第一逐渐出现,直到第一间有三层木楼的酒肆在浦石河畔出现,宽甸市场已经在短短的几个月里,成为远近闻名的去处。

这个成功要远远快于苏翎等人与胡德昌三人的估计,这一方面是因宽甸马市关闭太久,这附近数万人的生活,居然只靠一些游走的小贩供应,怎能不积累出大量的买卖呢?虽然大多数的宽甸百姓都还只能在温饱上劳作,但每个村子里都有几户人家算是较为富裕,但远还达不到苏翎严厉打击的蓄养奴仆的地步,这些人家总是要置办一些家什的,这一来二往,也就增添了市场的兴旺。再加上苏翎招募人手时花掉的近万两银子,这些银子最终还会回到市场之中。市场上实行的自主申报的抽税,也深得商人们以及小贩们的欢迎,即便偷逃者不少,苏翎却丝毫不在意。他要这股货物的流动,渐渐向千山堡延伸,让这条路上的商队,一直向北,甚至抵达海西、东海。

整个宽甸堡界内,经苏翎的骑兵们一番强制迁移,甚至暗中杀掉,那些为数不算太多的大户、豪强,被逐渐铲除,宽甸境内的百姓组成渐渐的趋于一致,那就是都拥有自己的农田,或是拥有一门手艺,在苏翎花上数万银子的帮助下,大多数人都拥有了自己的房子,木料是取之不尽的,所费其实并不算多,但这些由千山堡管事们筹划下的举止,让宽甸百姓逐渐向苏翎靠拢,甚至那些被驱逐的,或是主动离开的人,也悄悄地托人打听,是否能够再回来。但,回来可以,以往的农田房屋都已被充公,只有重新再分,对苏翎没有太多解释。目前来说,对于占领宽甸,已经是流血最少的奇迹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