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翎对此也持怀疑态度,上次的萨尔浒,有徐熙的内幕消息,对大明朝的窘迫已经清楚,这一回,很难说。
“朝廷已经在想办法了。”赵毅成又翻出一张纸“朝廷已准备下令再加各直省田赋,每亩加征银三厘五毫,算下来共增收田赋银二百万余两。徐熙说,按兵部刘大人的与之联络的人估计,大明朝全部田赋总八百万两。其中,辽饷三百二十四万两,车三万七千辆,牛七万四千头。这么算下来,辽东饷司每年用银达五百万两以上。”
这些消息,足以令在座的咂舌。大明朝到底是底子雄厚,这数目可不是一般的惊人。
“这还有,熊廷弼上疏请征调湖广宣慰司士兵八千人,四川永宁宣抚司兵五千人、酉阳宣抚司兵四千人,石砫宣抚司兵三千人,往援辽东。但…这个更有意思,”赵毅成念到:“五月十七日,陕西延绥镇游击袁大有带领援辽士兵一千余人,至北京昌平时逃亡七百余人。大同游击焦垣督援辽士兵八百人,到达河北怀来,军士哗变。还有不少,就不说了。”
“看来这朝廷的十八万,调集起来麻烦不少啊。”郝老六说道。
“辽东本地的呢?”胡显成很关心。
赵毅成说道:“只有御史刘国缙募辽人为兵的消息,据说准备募集十七万,分置于镇江、叆阳、清河等处,但据目前的消息,这些人大多领了粮饷便有半数逃亡。比较确切的,有:熊锦部逃亡一千九百余人,杨于渭部逃亡一千五百余人,卞为鹏部逃亡二千六百余人,李如柏部逃亡四百七十余人,赵率教部逃亡四百九十余人。这下朝廷上又有要说,辽人不可用。”
“这些努尔哈赤能打听到么?徐熙有没有说努尔哈赤在京城也有哨探?”苏翎忽然问道。
赵毅成想了想,答道:“调集人马的消息应该能知,至少这朝鲜一事,满辽阳城的人都知道。十八万的数目也是不难,不过,这些具体数字,我们都是由徐熙通过刘大人弄到的,估计努尔哈赤不可能达到这个地步。”
苏翎仔细思索着,却一时没有说话,将目光看向郝老六。郝老六也琢磨一会儿,见苏翎看过来,似乎想到什么,便说:“大哥想的…难怪我们越过坎川岭,努尔哈赤却没什么反应,未必努尔哈赤一直担心熊廷弼?”
苏翎点点头,说道:“应该是这样,熊廷弼的名气,想必努尔哈赤也知道,就凭打叶赫时,熊廷弼敢派兵逼进,这一点就足以使努尔哈赤警醒。再加上这十八万兵马征调,朝鲜的再次出兵,怕是现在努尔哈赤不能笑得那般轻松了。”
几人默默想了片刻,将这些辽东局势在心里整理了一番,各自思索自己这方将要面对的问题。
“熊廷弼的方案,仍然是守。等待人马征集齐备,再做进攻的打算。按上次的例子,这些怕又要一年时间。”苏翎缓缓说道。
“熊廷弼与努尔哈赤定会在边墙一线对峙下去,双方各有顾忌。熊廷弼没把握进攻努尔哈赤,那沈阳、辽阳重兵囤积,在加上熊廷弼的一番整治想必努尔哈赤也知道了,八旗兵马看着增多,怕是努尔哈赤也不愿拿这些实力去碰石头,剩下的,就只能是僵局。”
众人对这一预测表示赞同,熊廷弼与努尔哈赤都不是莽汉,这算计是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