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三十五章漫天烟云(2/3)

这两份有什么关联?

这些消息暂时对千山堡来说意义不大,苏翎的语气像是觉得这些过于繁琐了。苏翎最先关注的,仍然是辽东的军事署,以及粮饷调集情况。但,赵毅成似乎想得要比苏翎杂一些。

“你再看这一份。”苏翎又拿一份,递给赵毅成。

上次的跨海行动,算是苏翎一意孤行的决定。符宝正的解释并未完全说服苏翎,心中的疑虑并不比赵毅成等对此事的顾虑少。但那上万的粮,可是诱惑极大,就算是冒险,苏翎也决定去试一试。何况,这事本的凶险也能承受,若是损失人手,也仅仅是五百多人而已,其余的手、船只,那是付了银的,这关系便是另算的。再说,就算有人要对付苏翎,也不必跨海这么麻烦

“大哥,”赵毅成指了指那份文书,说“这大赦,是不是让兵刘大人想想法?”

看完一遍,苏翎伸手端起茶盏喝了一大,然后再在看过的文书中一阵翻捡,取两份来。

“朝廷上已经够的了,咱们不必搅去。那些官老爷们是凭嘴谋富贵,咱们只能凭刀命。”苏翎说“以后这事还是不要再提了。”

苏翎扬了扬眉,赵毅成此话与当初冯伯灵初来的意思类似,此时提起,苏翎知赵毅成不过是随一问,他们下的事情,已经不是大赦可一笔勾销的事情。

“上次镇江师的事,不是一直想不明白么?你先看看这个。”苏翎说。

“大哥,你细细说说。”赵毅成

这次纸上只有一行字:泰昌元年(1620)八月二十二日,飓风损坏山东登州、莱州二运粮漕船一百多艘,沉溺大米三万九千余石。

另一份是饷司杨嗣昌于泰昌元年八月二十三日的奏书抄本,上面说:“淮北及镇江、苏州、松江等府大饥。闻听淮北居民尽草,甚或数家村舍,合门妇,并命于豆箕菱秆。此渡江后,灶在抢稻,饥民在抢漕粮,所在纷纭。一镇江,斗米百钱,渐至苏、松,增长至百三四十而犹未已。商船盼不到关米,店铺几于罢市,小民思图一逞为快。”

【朱由校,朱常洛长,万历三十三年(1605)十一月十四日生,母选侍王氏。泰昌元年(1620)九月初一日,朱常洛病死,遗诏皇长继皇帝位。九月初六日朱由校登基,时年十五岁。颁诏大赦,以明年为天启元年。】

赵毅成抬看了看苏翎,又低重新读了两遍,细细琢磨。苏翎则喝着茶,略带笑意地瞧着赵毅成思索的模样。

过了一会儿,赵毅成摇摇,示意想不合理的解释。

苏翎微微摇,说:“这回咱们既是冒了凶险,却也是捡了个便宜。”

苏翎将文书放在一旁的“三案”文卷上,说:“空给徐熙待一下,日后这些文书,不必时间先后,先将与辽东有关的送来,其余的放在次。”

第一份是尚书李汝华于泰昌元年(1620)八月初三日的奏书抄本,上面说:“山东巡抚王在晋报告海运六十万石,尚欠一半,留解的银两。当前京边皆急需用银,只有以平价籴可以通。今山东报仓谷七十万余石,请以其本平余。万历四十八年该省加派田赋银为五十四万余两,拟以二十万余两解运,三十四万余两用为收余仓谷,以为明年备荒之用。以使上下两便。”

略扫了一,见上面写着:

赵毅成睁大了双,反复看了几遍,然后望向苏翎。

“山东登州师的那个符宝正,还有他背后的人,可能此时正在后悔。若是早知有这么一场飓风,恐怕就不会过海来找咱们了。”苏翎说

“是。”赵毅成答

这后一句已有些严肃的意味,赵毅成便不再开。两人便再次埋首于文书中,好长一阵没有开

赵毅成一听,连忙接过细看。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