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一章辽事再变(3/3)

经略为挽回辽东一败涂地的颜面,局势渐趋稳定。辽阳颓城已整修一新,逃亡的人民也以开始纷纷回归。一度陷入危急的奉集堡、沈阳城两座空城,如今俨然成为重镇,可以说是“民安于居,贾安于市,商旅纷纷于途。”

截至泰昌元年(1620)九月,熊廷弼已调集关内关外各地的人马十三万,数百门重二百斤以上的大炮,三千余门重七八十斤的火炮,而号称“百子炮”的更是数以千计,还有战车四千二百余辆,铁箭、火箭四十二万余支。若没有今日这事,熊廷弼原打算于冬季兵发抚顺关,试探努尔哈赤的军力。等到第二年春天,再率大军驻抚顺,逐步进逼。而努尔哈赤若出兵,则步步为营,绝不轻易决战,而派兵从叆阳、清河、宽奠等地出击努尔哈赤后路,让其首尾不能兼顾。一直到努尔哈赤军力疲惫再寻机一战而胜,同时,还可以采取招抚的办法,争取努尔哈赤内部的那些降兵降将的响应。

但这些成绩,这一年来的日夜辛劳,天启皇帝却视而不见,只听任那些文官们指责。

这辽东的一切,熊廷弼是看不到结果了。

想到这里,熊廷弼再次打量起面前的冯伯灵来。这辽东的事儿,还是得有一帮子自己的人才好,若不是辽东主兵毫无战力,熊廷弼又怎会有今天?熊廷弼甚至连想到,若是从万历三十六年起,自己一直留驻辽东,断然不会让努尔哈赤猖狂到如此地步。而辽东的兵,也肯定会个个彪悍。

“镇江堡的兵,如何?”熊廷弼终于开口。

“还在募集中。”冯伯灵连忙答道“水军已有三千,步军七千。只是…”

“但说无妨。”熊廷弼说道。

“只是铠甲、器械,马匹都不足。另外,粮草虽能募集一些,但地方上还是不太顺手。”冯伯灵说的实话。

熊廷弼想了想,说道:“辽东之事,镇江堡是处要地,情势便利便能进袭,不利则可退回海上。你这兵,还得再募。”

“是。”

“可惜我不能再待下去,这军需日前刚刚有所富余,不然,日后还可再拨给你一些。”

“谢谢大人关照。”冯伯灵说道。

说道关照一词,熊廷弼心中一动,看着冯伯灵还算结实的身躯,说道:

“趁现在新任辽东经略袁应泰还未到任,我这里能帮的,便帮你一把。”

“谢大人。”冯伯灵喜形于色,这不加掩饰的喜色,却让熊廷弼更是心动。

“手里有能战之兵,日后未必不能做个总兵官。”熊廷弼说道“也罢,旅顺口正有一批军需运至,就全给你了。一会儿便给你行文,你想要就需快些。”

后面一句,稍稍加重语气,让冯伯灵心思一转,似乎意识到什么,但还来不及细想,便答道:“是。”

“还有什么?”熊廷弼又问。

冯伯灵在心里寻思了一下,说道:“这一是马匹缺乏,在镇江倒有些富裕的乡民捐献马银,想去蒙古买马,还请大人行文方便。另外,在南四卫征募粮草,也请大人给个行文方便行事。”

熊廷弼眉头微微一皱,问道:“蒙古?能买到么?”

“能,下官已寻到贩马的蒙古人,只是要到广宁交接。”冯伯灵答道。

“嗯,”熊廷弼本想细问,却又想起自己已管不到以后,便说道:“这都好办。倒是一并给你。”

“谢大人。”

熊廷弼正要吩咐冯伯灵离去,却眉头一抬,问道:“那个叫苏翎的,如今如何了?”

冯伯灵心里一怔,完全没料到熊廷弼这个时候问起苏翎,他想了想,说道:“还在宽甸边墙一带。”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