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六十一章文华殿上选士(2/4)

策论写到这里,已经非常过分了,然而,更过分的还在后面。

这段话一,夏新权基本可以断定这份策论没有之日了。

文采算不得了得,字句更是毫不奇,没有波涛汹涌般的排比,也没有低起伏的叠嶂,有的只是平淡到了极的文字,以及一项一项的阐述。有关于怎样解决大明帝国财政匮乏地各方法的阐述。

在策论中,那名士论述了收税地正当

之前的那些策论,立论皆平平无奇,谈到经义,简明扼要,谈到圣上,必呼英明,谈到对策,则糊其辞,虽然言词瑰丽,文采不凡,然而,通篇都没有说什么实在的见解,就算有什么看法,也是人云亦云,毫无自己的特

遍纳起来其实只有一个字,那就是收税。广开税源,无税不收。

就算那人说得有理,就算他的办法可以缓解帝国

“各位同僚,你们来看看这份卷纸,此人乃真真正正的狂生也!真是不知天地厚,若非殿试没有落榜之举,我必定要让此狼狈返乡!”

那官员大声吼,众人纷纷侧目,放下了手中地工作。

于是,那份卷纸便在众人手中传阅,看过地人基本上都如那个玉大人般难掩心中愤怒,皆呼狂生,皆喊该杀!夏新权是最后一人接过那份试卷的,瞧见试卷上的字迹后,他心往下一沉,眨了眨睛,收敛心神,从到尾看了下去。

这个问题,还怎么解决呢?

“啪!”夏新权听得一声响,他抬望去,只见一旁的某位来自地读卷官正拍案而起,满脸怒。**

这一份试卷则恰恰相反。

这个士隐隐提到了海禁,说是海禁禁得了平民,却禁不得士绅,于是,沿海走私成风,如此,倒不如开放海禁,专门设立几个市舶司,由他们来负责征收赋税,这样一来,又是一大笔收

在策论的后面,那位士建议万历皇帝,以内侍,锦衣卫,再加上官员为基础,组建一个专门负责收税的门,由圣上亲自监,这个门独立对圣上负责,就连内阁也无权上一脚,之所以如此,是为了三方监督,尽量避免贪腐的行为。

“玉大人檄!让我等瞧瞧,这策论有何不妥之!”

“狂妄!”

谁都知圣上喜收税。喜与民争利,这家伙便从经义发,盛赞圣上的收税之举,认为这是千古明君的作为,而且。还在策论中大言不惭地表达了对圣上的不满,认为圣上只派内侍收取矿税。此举甚是不妥,不仅矿税,就连那些商税也要大大的收起来,贩卖之辈需要收税,开办工厂之辈亦须收税,总而言之,此策论从至尾都散发的铜臭味来。

以上这些策论虽然让地那位官员到震惊和愤怒,然而,这还不是最让他愤怒的地方。

他在文章中指,大明朝的赋税来自于农税。然而,因为藩王勋贵,官僚士绅集团的扩大,土地兼并日益严重,真正承担帝国赋税的自由民越来越少,他们的田地同样越来越少,于是,每一年地国家收都在逐步下降,加上灾荒不断。国家又要大力赈灾。支颇多,这就像生意一样。的钱少,地钱多,自然要亏本了!

最初瞧见这文,夏新权也甚为愤怒,以为自己老,看错了人,这文章毫无风骨可言,完全是赤地拍圣上的

辟僚士绅乃是帝国的统治基石,自然是不能随便动的,如此,唯有扩大税源方是长久之计,他也拿生意来打比方,若是生意人的账多了,能够达到收支平衡,或是略有盈余,这便是一门好生意了。

那个门若是真的建立,不仅被排斥在外,就连内阁也无权监,如此,又怎能得到在座诸公的认可呢?

在他看来,如今,北方灾荒不断,但是,江南之地却依然富庶异常,江南的土地大多掌握在当地的士绅手中,因为土地不够,所以无法继续兼并,于是,这些士绅大多开办了工厂,店铺,以此来继续捞钱,然而,现在的朝廷却没有什么正式的商税,无法从法理上来收税,所以,他恳请圣上,希望能让内阁立法,公告天下,正式收取商税。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