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七十六章满江红(2/3)

这时李如柏已通过探报得知西路杜松军全军覆没,北路林军亦大败。李如柏听到北线两路尽没,大惊失。不知该还是该退。

三月四日,副参将贺世贤向李如柏建议。应火速军,与刘会合。然后可以把刘八旗军的包围圈。李如柏没有采纳这个建议。战后有人指责他说“偏师策应,杀重围,刘当不至死,或夹击成功,未可知也。”

镑地的军队会师辽后,明军很快搭起了帅帐,由辽东经略杨镐、蓟辽总督汪可受、巡抚周永、巡陈王**等四人组成。总兵杜松、刘、林、李如柏等人有列席议事资格。但是,他们对军事方略无决策权。只有执行权。

步骑兵五七千不等,共约两万人;浙江发善战步兵四千;永顺、保靖’州各土司兵,河东西土兵,数量二三千不等,共约七千人;然后,再加上两万朝鲜兵,海西女真叶赫一万人,一共十一万。

之后,努尔哈赤率领大军急行军,赶到了东面,大明东路军的主帅乃是刘,刘虽然是勇将,无论是播州战役,还是援朝之战,他都立下了战功,不曾打过败仗,但是,刘格暴躁,一向和文官不和,与杨有过过节,杨因此将朝鲜军和南方官兵一万余人让其统率,南方人本就不适北地地严寒,在这样的环境下作战更是发挥不,因此,在发前,刘曾经对朝鲜军统帅发牢騒,说杨与他不和,非要置他于死地。

东路军,即宽甸一路,以总兵官刘为主将,率宽甸游击祖天定、南京六营都司姚国辅、山东都司事周文、浙兵劳备御周翼明等川、湖、浙、福等南方官兵一万余人,暨朝鲜盟军一万三千人,以海盖兵备副使康应乾为监军,同知黄宗周为赞理。宽甸路由,会合朝鲜军,从东面攻赫图阿拉城。

与之相比,建可算是全族动。八旗皆兵,酋努尔哈赤以自家地侄领兵,战后方知,其兵力共有六万人,武甲胄虽然简陋,然而。因其常年征战,这六万人皆是虎狼之师。又占据天时,地利。因此,与建相比,明军地实力其实不占上风。

刘败亡之后,朝鲜军便被建包围,不战而降。

这个方案犯了分兵大忌。前面已经说过,就总兵力来说,明军相对于六万八旗兵并不占多大优势。明军战术、战斗经验】气等方面都弱于后金军,只是武装备领先于对手。这么一分兵,明军很容易被各个击破。针对明军的分兵策略,努尔哈赤采纳了降将李永芳之策,任凭他几路来,我只一路去,集中优势兵力,先是击溃西路的杜松,阵斩杜松。

然而,其中的锐,也就是真正善战的士卒却只有两万多人。

经过商议,明军决定四路兵,最后围攻努尔哈赤盘踞地老巢--赫图阿拉城。

南路军。既清河一路,以辽东总兵官李如柏为主将。率辽副参将贺世贤,都司张应昌,义州副总兵李怀忠,游击尤世功等以下辽东和京营官兵二万余人,以分守兵备参议阎明泰为监军,推官郑之范为赞理,由靖河鸦鹃关,从南面攻赫图阿拉城。

情况和刘所想地差不多,在监军的促下,刘一路孤军激,对北路,西路军溃败的消息一无所知,最终陷了建大军的包围中,南军作战勇猛,曾多次重创建,然而,终因寡不敌众,粮草械供应不上,最终败亡,刘也死在了军之中。

随即北上,击溃了海西女真叶赫,继而击败明军林仅以免,逃往开原,后来在死守开原的战役中阵亡。

李如柏一直逗留到三月六日。接到杨镐火速撤军的命令,于是南路明军惊惶撤退。沿途听到山上有小鄙后金兵的鸣螺号角,以为大军杀到

明军企图以东路的刘引努尔哈赤的主力,而以西路地杜松担任主攻任务,再以南路军和北路军完成合围之势。===明军这个方案,采用的是声东击西、分合击地策略。这合击的策略曾经在播州之役和万历援朝之役中使用过,其中在播州之役中取得了胜利,但在援朝之役中直接导致了蔚山战役地惨败。

北路军,即开原一路,以原任总兵官林为主将,率开原游击麻岩、都司郑国良、游击丁碧、游击葛世凤等以下真定、保定、河北、山东等官兵二万余人,暨叶赫盟军一万余人,以开原兵备金事潘宗颜为监军,岫岩通判董尔利为赞理。开原一路由清安堡,趋开原、铁岭,从北面攻赫图阿拉城。

南路军主帅李如柏和杨关系不错。因而发最晚,直到会师地时间已经到了,他仍然迟迟不,逗留观望。

这四路分别如下:西路军,即抚顺一路,以山海关总兵官杜松为主将,率保定总兵王宣。原任总兵赵梦鳞、都司刘遇节、参将龚念遂等以下宣、大、山、陕官兵三万余人,以分巡兵备副使张铨为监军,由沈抚顺关,沿浑河右岸(北岸),苏克素浒河谷。从西面攻赫图阿拉城。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