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掷地有声。
“学生这消息也是从那密友处传来,绝无虚言,人人都认为学生那密友是东林一党,所以,他的消息绝对正确!”
“哦!”方从哲点了点头,眉头皱得更深了,又开始了来回走动。
赵兴邦的视线随着方从哲地身影挪动,他继续说道。
“因为陛下不开朝会,东林那批人不能像恩师这样可以面见圣上,他们害怕将这封信递交上来之后,被恩师所毁,故而,那些家伙劝说孙承宗,希望他能将这封信通过皇太孙面呈给陛下,不过,孙承宗拒绝了,说是若为国事,那么便该循正途,若不能正大光明,岂非和阴私小人同流!”
“呵呵!”
方从哲笑了笑,额头上的皱纹少了些许。
“这孙承宗到也强项,东林一党啊!也非铁板一块!不过,我据闻杨涟和东宫太监王安交好,东林为何不走这一门路呢?”
赵兴邦笑着说道。
“恩师有所不知,这封信并非落在杨涟手中,而是落在了某人地手中,非常抱歉,我那密友也不知道那人究竟是谁?那人或许和杨涟一伙不和,故而,并未将此信交出,而是想通过自己,行那扳倒恩师之举!”
方从哲冷哼了一声。
“孙承宗已经拒绝将那信经由皇太孙转交圣上,那些人还能有其他的办法吗?陛下不见大臣,那些内侍恐怕也不敢冒这大险,替他们这些人出头吧?”
赵兴邦收住笑意,面色沉重地说道。
“东林党中有一个叫谬昌期的老翰林,为人甚是狂妄,我那密友曾随他前往青楼饮宴,那谬昌期曾在席上旁若无人地高声说道,说他做了一件天大的事情,日后,必能青史留名,我那密友趁其酒醉,旁敲侧击,那谬昌期说,他将恩师给杨写的那封信交给了今科状元郎,翰林院编撰杨澜,皇太孙和杨澜极其亲近,所以,杨澜必定不负其所托,必定能铲除恩师这个大,大…”
“奸臣是吧?”
方从哲冷笑一声。
“我是大奸臣,他们都是赤胆忠心的大忠臣,戏台上唱曲么?真是好笑!”
说罢,他沉默下来,想了一会,然后说道。
“那杨澜现在何如?”
赵兴邦沉吟片刻,轻声说道。
“杨澜一向和东林亲近,虽然是北人,却被以南人为主的东林看重,像韩广,夏新权这样的人都对其极为赞赏,然而,殿试上杨澜所做的那份策论,以实务为主,不讲虚言,被好做大言,时常替脸上贴着一张圣人模样的东林诸公所不满,入了翰林之后,便被各位大学士搁置,将其打发到了藏书楼抄书!”
“这么说来,那杨澜和东林一派也有嫌隙了!兴邦,你若是争取争取,能将此人拉拢过来么?”
赵兴邦面露难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