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七十七渡罢沧海有故大宋金手指(3/3)

我跟他们说今日义学停课来接人,他们却死活不肯,还说除非是大郎来了才会停课。”

“大郎如今在家中读书写字,教授学弟学妹,却不得空闲来。”欧八马道。

过了半个多钟点,陈子诚、陈任、李邺、李云睿和秋爽这五个义学少年之头领都赶了过来,赵与莒写给他们的却是一封信,信极厚,有十余页纸。陈子诚将信念出来,起先是嘉勉,词句虽是不多,却极质朴,接着便是说到一件极重要地事情。

此前淡水人少,靠着他们这些义学少年便能约束过来,但随着淡水人口增长,特别是一个个家庭地出现,再要象以前几百上千人那般管理,显然是不成的了。

人皆有私心,对于这种私心,一昧压制显然是不成地,故此赵与莒在信中说了,要改变此前的登记制度,建立户籍。凡淡水之人,都必须登记户籍,户籍中有原籍、姓名、性别、年龄、家庭、住所之类的基本情形,还有专门栏目记载此人特长,比如说铁匠便要注明会打铁。义学少年也同样须得登记,在记载特长栏目中一律注明是义学几期毕业,比如说陈任、李邺、陈子诚,便须注明是义学一期毕业,李云睿、秋爽则注明是二期毕业。

在登记完家庭之后,便按特长来分别安置,如铁匠尽数进入“淡水铁场”木匠则进入“淡水木器场”泥水匠、砖瓦匠则进入“淡水基建队。”

赵与莒在信中共设置了九个单位:淡水铁场、淡水木器场、淡水基建队、淡水制造局、淡水农场、淡水医所、淡水初等学堂、淡水织场和淡水护卫队。这九个单位统一归淡水镇公所管理,镇公所以方有财为管家,陈子诚、陈任、李邺、李云睿等为副管家。分工之上,淡水铁场由欧老根管理,基建队由方有财管理,制造局由欧八马暂代,农场由赵恩管理,医所自然是秋爽,初等学堂则是陈任,织场是郑茹,护卫队则是李邺,木器场赵与莒未指定由谁担当,让方有财选一人报去。

他参照后世国有企业计划经济时代办社会的模式,除了有明确的第一第二产业,还将文教卫生与民兵武装都放了进来。所有淡水户籍在册之人,适龄者皆需入淡水初等学堂,统一住宿饮食,统一管理;超过十六岁,则进入淡水护卫队,同样是统一食宿管理,除了军事训练之外,还得上开放式夜校,争取能识得五百个字、会算加减法,同时哪个部门人力紧张,便要他们前去支援;超过二十岁,依据本人特长与喜好,主要考虑淡水发展需要而安置到九个单位中去。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