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三五四谁之相公(3/3)

是。如今已不是炎黄初年。那时宣缯等人意图迫天子让步。因为法不责众。天子手中又无人可替代。故此最终只以宣缯去职了事。如今则不然。天子之位远胜当初。地方路省长官的表态。又让朝中官职随时都可有替补。此次风起云涌。只怕有一大片人要去

“我们…只怕都要背上士林骂名了。”魏了翁有些担忧地道。他别的都不怕。唯独害怕自己的名声受染。这一点是他与崔与之相比的最大差距。这也是赵与莒终身都对崔与之怀念有加的原因。

“士林?外头这些人便能代表士林?”余天赐很尖锐地说道:“这些都是没脑子没眼睛地。真景希与天下路省长官联名奏折一出。士林清议在何方便是很明显了…他们?螳臂当车罢了!”

众人都是一愣。余天赐给众人的印象。向来是温和内敛。扮演着调和天子与群臣关系地角色。象现在这样言辞犀利的事情。很少发生过。

不过余天赐在一番发作之后便沉默不语。开始多看多听少说话了。魏了翁身为丞相。自然是要将大事一力担当起来后道:“陛下宽厚。故此我等臣僚。虽然无德无能。却还能窃居高位。我等不能为陛下分忧。致使国家出现如今之事。实在是问心有愧。我有意辞去丞相之职。在此之前。以我丞相身份。命令这些官员回到其岗位之上。专心为国。诸位以为如何?”

“相公何出此下策!”洪咨夔大惊。虽然魏了翁下台。那他继任丞相的可能性会极大。但如今国势日强。为了这点事情便使丞相落职。实在是乱之先兆。最重要的是。他揣摩赵与莒的意思。似乎并无怪罪魏了翁之意。毕竟直到现在为止。魏了翁也只是尽臣子之责。并未如同宣缯一般。领着一大批大臣去逼宫。但他只是说了一句。便无法相劝。只能皱着眉不语。

倒是陈贵谊道:“此事原与丞相无关。丞相出面。本意是好。一则是为了免得天子大动肝火。二来也是为了维护士林颜面。可这世上。颜面不是别人给的。而是自己争地。那些人如今豁出颜面。他们不敢去逼官家。便来逼丞相。岂不是要陷丞相于不忠不义之地?”

确实如陈贵谊所言。经过赵与莒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地手段。士林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分裂。先是东胜洲地黄金白银让一部分头脑灵活的士大夫将注意力转移到发财大计上去了。接着又是建孔庙与给儒生补贴情让儒林发生争议。而衔阶品评制的推出将最不为利所动的儒家大师也推入了旋涡之中。如今还能够联合起来施加压力的。只剩余士林中最为保守也最为顽固的一批人。他们偏偏又畏于赵与莒的声望与权势。不敢直接与皇权相抗。便将魏了翁赵葵等人推上前台。这样做的话。胜他们则有利可图。负则是当权的魏了翁赵葵等承担最大的责任。其用心。只能说是卑劣。陈贵谊是明白人。对于权谋之术。比魏了翁看得更透。故此能直截了当地说破他们。

魏了翁心中还是有些犹豫。他始终以君子自居。因此有些不忍。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