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五0九章景芝古镇(2/4)

此时,天已经向晚,酒肆的店面里已经挂起了灯笼,把店面照的通明。不过,里面还没有喝酒的人。

明万历年间,景芝镇“酒肆林立,酒旗摇曳,72座酿酒作坊遍布全镇,大车小辆络绎于途,商业繁盛,产白酒颇著,每年缴纳酒课税银一百锭零四贯”,连张家外的酒商贩们都骑着骆驼往来贩酒。

粱烧酒属于芝麻香型,泛称景芝烧。有两句诗描摹景芝古镇的粱烧酒的兴盛:“十里杏雨,一路酒旗风”“三产灵芝真宝地,一条浯河是酒泉”

蔡中瞅了刘一民一,看他说起茅台镇的时候一脸神往,就知这老伙计馋虫上来了,笑着打趣说:“我说是怎么回事,原来师长肚里的酒虫在动了。走,找个地方,我请你喝个够。”

罗荣桓笑着说,这里好是好,就是距离胶济路、济青公路太近,又是平原地带,不好守备,作为司令驻地是不合适的。

到了乾隆八年,鉴于景芝镇烧酒规模过大,乾隆皇帝认为浪费粮,下旨限制烧锅数量和规模。

当然,这个时候是战争时期,景芝镇的酿酒业遭到了沉重打击,许多烧锅都已经停工逃难了。好在前一阶段八路军开展冷枪冷炮运动,赶跑了占景芝镇的日伪军,老百姓的日才开始恢复正常。

蔡中说,等我们打完胶济路战役,这鲁中、鲁东、胶东、鲁东南和泰沂山区就连成了一片,这里的酒厂可以上恢复生产,说不定还会成为据地财政收的主要来源之一呢!

老板说声好嘞,就招呼后院厨房快上饭,自己走到柜台跟前,用酒提从一个小酒坛中舀酒来,倒三个脚瓷杯中,端到刘一民三人面前。然后又端来了

清末民初,景芝镇酿酒业再次登上峰,仅烧锅就有恒泰、井东、松树底、南棚、益太场、广太场、下崖、庙角、南苇湾、西场、巷里、南楼、明楼、家庙东、明楼后、西草市、郝家湾、元隆场、后市、益太市、元隆、协和、益利、德源、德茂、德顺、洪太、益太、益隆、益盛、益昌太、广茂、益茂、德元福、泰和楼、泰和顺、泰和信、三顺、丰顺、慎源、瑞源、天和太、顺和、日升祥、永源、汇丰、中和、德聚、源盛永、广盛永、元亨利、益源、华昌和、裕顺、恒泰、恒聚、恒丰、恒襄祥、中德升、南德升、聚丰、福丰、三和成、义兴恒、永聚、三合祥、新泰、元德、懋德、泉祥、义聚、景昌、裕兴等七十余家,把个古镇装裹在酒飘香、客商云集的繁华梦中。抗战前,景芝镇著名烧锅有七十二家,经营烧酒生意的商家有2oo多家。景芝烧还和茅台酒、汾酒一起参加了国际博览会。

刘一民和罗荣桓、蔡中就在一张临窗的桌前坐下,蔡中告诉老板,打酒,上。不过,要快一

刘一民一到景芝古镇就喜上了这里,带着罗荣桓、蔡中从障语门走到景芝人酿酒专用的松下古井,一路走一路赞叹,觉得这里比大店还好,古朴幽雅,酒香四溢,让人迈不动脚步。

这家酒肆一看就是那前店后作坊的烧锅铺面。铺面的一侧,挑着赫红的木制宝瓶型酒幌,幌下缀着两条红飘带,微风来,送来阵阵酒香,幌在香风中摇曳飘动,上下翻飞,如同紫燕绕梁。

刘一民哈哈大笑,迈步走向一家名叫恒襄祥的酒肆。

刘一民笑着说:“到了这里,我就想起了茅台古镇,这里虽然没有茅台古镇的云笼雾罩的小气候,但这松下古井的质这么好,酿粱酒应该也不错啊。”

一见八路军来到酒肆,老板就慌忙迎了来,不停地作揖打恭,不停地说谢八路军赶走了日本鬼,不然一家老小连命都没有了。

这话还真不是的,据说,景芝镇酿酒技艺在宋元时就已经成熟。苏东坡在任密州(今诸城县)知府时候,就是喝着景芝镇的景芝烧,写下了千古名篇《调歌》:“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阙,今夕是何年。我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不胜寒,起舞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抵绮,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人有悲离合,月有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