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三十四章治国(2/2)

一屋的人全傻了。

“但是。”我加重了语气,为的就是压住他们想鼓掌的情。

“那你可不可以为我们推断一下那断法是正确的?”

“学生学识浅薄,若有推断不佳,请各位先生见谅。”我先谦虚了一下。换来的是一对鄙视的目光,看来这个地方的文风还真是比较古怪,也怪我没记住陈纪他们的话,自己找的,怪不得别人。

“所以两断法都对,‘民可使,由之,民不可使,知之。’适用于‘以法治国’的当今社会,‘民可使由之,民不可使知之’适用于‘以德治国’的理想社会,这是不同造成的。不知我的说法,各位有什么意见吗?”

大家已经想鼓掌了,他们都以为我的话完了。

“呵,不简单,果然是神童。”陈纪乐了。

“那么‘民可使由之,民不可使知之’这样的断法就错了吗?也没有错,这是不同所造成的。庄说过一句话:‘非鱼,安知鱼之乐也?’多么准的一句话,民众的乐趣不是当政的人想象的那样,因为你跟他所的位置差距很大,不是所有的人都希望知那么多的,知了这些只会让他们生活中的乐趣一变少,(看看老百姓的幸福指数就知了),什么都不自在,不自由,限制了他们的乐趣所在,随时他们都要担心自己超越了律法的界限。所以你觉得你告诉他们事实的真相是帮助他了解这个世界,了解朝廷的想法,等等很多,你觉得你是在帮他们,你哪里知你也是害了他们,你让他们失去了快乐,你让他们失去了自由,你让他们失去了最宝贵的东西。他们不需要知那么多,他们只需要知德理念就可以了,一个大家都以德标准世的社会绝对要过法制迫约束民众的社会,民众只要知敬老幼就可以了,知男耕女织就可以了,让他们在饭碗之前转,比让他们为朝廷的法纪发愁要好多了。知得多了,反而是破坏了他们的幸福,救世主不是想当就当的,尤其是害人的救世主。‘以德治国’,永远要于‘以法治国’,但是除了遥远的上古时期,我们什么时候才能达到‘以德治国’啊。”

“先说‘民可使,由之,民不可使,知之。’这话非常正确,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人是这么的,而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比如颖川学院的缔造者黄太守,他就是靠将朝廷法令传播乡里,使民众知朝廷法度而使全郡安然的。那个时候朝廷严刑峻法尚不能使百姓俯首帖耳,可是黄太守只是宣传法令,让大家知法令的由来,该如何遵守,民以宽,却得到了其他州府乃至朝廷苛行律令都达不到的效果,这难不对嘛?黄太守同时还作了一件事就是颖川学院的建立,秉承的是什么?孔的‘有教无类’,什么叫‘有教无类’?就是士农工商,不分彼此,全都教育的思想,这样才有了现在颖川冠于当世的文风,难不是吗?这句话这么断句没有错吧?”

“我认为两断法都对,只是不一样。”一句话,所有人的目光已经发亮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