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陷于苦战,但由于我官兵勇敢奋战和炮兵的即使助战,最后完全攻克。时间是午前十一时十分。(我战死二十四名,伤二十三名)”
而第四联队主力地攻击更是大受挫折,从奇袭转入强攻的联队主力四个中队受到守军炮兵地密集轰击。烈风军的攻击迅即受挫,此时独立国境守备步兵的第一大队赶来增援。同时骑兵第二联队也参加了战斗。
烈风军战史《满洲事变经过概要》称:“午前十时,两个大队一齐开始攻击前进,敌人据守坚固的围墙顽强抵抗。我军是相继出现伤亡,但仍坚持战斗。独立守备步兵第一大队正面之敌。还有企图逆袭反攻之势,后因受我东西夹击,敌遂放弃抵抗向东退却。我军于午后二时三十分许,完全占领敌兵营。(我战死四十二名,伤五十六名)”
但此一数字并不包括配属部队的伤亡在内,根据战史学家考据,守军的数次反冲锋很有成效,独立国境守备第一大队地伤亡甚大其大队被击成重伤,第三中队长战死。
但是总体而言,当天夜到第二天,烈风的渡河攻击取得相当的效果,鸭绿江大桥也落入敌手,到第三天早上,属于国境系统的一万五千敌军已经完全渡过江,而烈风军地进展可以以高速来形容,少量的奉军战力低下,分散驻屯各地,没有作好战争,大部为烈风军所击破。
但是新罗军系统地烈风军始终没有过江,在战前国境守备司令部的军官们和新罗军司令官林十郎中将已经达成,双方同时展开,并同意神田参谋地建议,派出二十师团所属混成三十九旅团及独立铁道兵第六联队两个中队加入支援,归属于国境守备司令部统一指挥。
二十三日上午,该部已经抵达了新义州,但是出乎于国境守备司令部的意料之外,该部并没有在二十四日过江,而是在江桥一侧待命。
林十郎的理由是调动大规模部队越过战区,必须有陆海军大元帅—天皇陛下的命令才能出动,当然真实地理由是准备摘桃子,如果国境守备司令部系统的部队进展不顺利,他们将会翻脸。
但是由于国境守备司令部的部队进展顺利,林十郎自行下令混成三十九旅团过江,该旅团所属步兵五大队、骑兵一中队、炮兵两大队、工兵一中队于二十五日下午一时通过鸭绿江大桥抵达东北。
此时林十郎中将的积极性比国境守备司令部还高,他在前线进展相当顺利的情况,除已过江的五千多名新罗部队,再次下令第二十师团司令部、混成三十八旅团(隶属于新罗军的十九师团)、一个野战重炮兵大队进入东北,混成三十九旅团原有部分分队仍驻守在新罗境内,也一并进入东北,换言说,进入东北的新罗军将达到近两万人。
而新罗军的两个师团加上地方部队的编制不过是四万人而已,这还是扩编之后的结果,因此林十郎在征得参谋本部的同意之后,新罗军就地进行总动员,所有兵员补充到战时编制。
烈风国内参谋本部在第一时间得到消息之后,一些参谋军官根本不感到意外,反而大声欢呼庆祝起来,在发出象征性的和平宣言之后,军官们大叫:“此为千载难逢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