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六十六回拆东补西(2/2)

“拆墙!?”

陆仁:“那…民屯呢?”

陆仁愕然,他的想法还没有完全到位,怎么荀彧到先叫起妙来了?

(其实陆仁从建安二年提屯田到现在不过两年多的时间,其中又发生了太多的事,再加上古代的信息传播速度有限,让曹光是军屯就能养活自己的队,有这样的成绩已经算不了吧?)

荀彧:“也许这是一个办法。虽说有如杯车薪,但总比一没有的好。”

一事,但耕又将如何?”

说着他又起去看地图,手指不停的在官渡与许昌之间画来画去,呐呐:“这么大的地方,人却那么有限,空这么多的土地不能去耕重,真是可惜…主公与袁绍之争,看来又不是短时间之内就能打完的,没有足够的劳力去耕,粮草方便迟早些问题…唉,要是能把荆州、扬州的人分一些过来多好!”陆仁一怔,心:“分人?荆、扬一带这几年战事较少,人相对集中一些…等等,集中人?”

陆仁茫茫然的,心里却在想:“好像我不是这个意思啊…不过听起来荀彧的这一招更实用一些。现在的民屯基本上还没有得到军屯使用的改良耕技术,土地也缺少相应的输设施与优质农,粮产量远远比不上军屯…说起来这要怪我,我当初光军屯的各建设都忙不过来,本顾不上民屯。本来以为这技术能快速传开,可是…”

荀彧飞快的起比量地图:“主公领地虽广但人不足,现在集中屯田兵力后更是捉襟见肘,众多的军屯本就没有了相应的生产能力。而民屯又向来缺少治理,只是让定居的民能够安而已,粮产量并不多。如果我们现在放弃民屯,允许一向治理甚好的军屯耕,再由军屯留守的军士打理教导,那么…”

陆仁猛然醒悟过来:“拆墙!拆东墙补西墙!现在军屯人员不足,只留下了少数维持屯田运作的人,但众多的民屯劳动力还是相对充足的…”

荀彧细想之后:“先不民屯!你可以在政令上写明,凡是助军屯耕者,秋收后可领到两成的粮,除此之外在战事终结后,耕者还可以领到耕、农。最主要的是这些民众能直接从军屯学到更好的耕技艺,不但他们将来能多收粮米,对主公以后的发展亦有益无害。”

荀彧:“义浩你想到什么了?”

荀彧鼓掌:“拆东墙补西墙…妙!”

向地图望去,许昌到官渡不过几百里的路程,真正来说补给并不困难。而他建立的补给,从某意义上来说也只是缓解许昌一带的生产压力与运输压力的一法。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光是这个补给至少能应付官渡守军半年左右的粮草需求…

陆仁突然间好像想起了什么,却把握不住,只有不停的敲击脑门,希望能把这个一闪而过的想法给敲来一般。

陆仁起领命:“我这就去!”

“也许…也许…”

荀彧:“别急,慢慢想。还有你别敲敲得那么重,像拆墙一样,你不痛吗?”

陆仁苦恼的:“刚才好像想到什么,可是一下就过去了…”

荀彧:“义浩你上去传达政令,让众民屯的民众移居到就近的军屯开始耕,军屯的留守士卒可以直接对民众理,无论如何要保证军屯的耕!”

陆仁皱眉:“荀公我都说了我真的没办法啊!要不在劝降张绣之后不要把那一带的士卒派去官渡前线,而改为就地屯田?”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