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包曰”至“畜之”
○正义曰:案《秋》,懿
以哀十四年卒,而武伯嗣。哀公十七年《左传》曰:“公会齐侯于蒙,孟武伯相。武伯问于
柴曰:‘诸侯盟,谁执
耳?’季羔曰:‘鄫衍之役,吴公
姑曹。发
之役,卫石魋。’武伯曰:‘然则彘也。’”是武伯为懿
之
仲孙彘也。《谥法》:“刚
直理曰武。”
游问孝。孔曰:“
游,弟
,姓言名偃。”
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
,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包曰:“犬以守御,
以代劳,皆养人者。一曰:‘人之所养,乃至于犬
,不敬则无以别。’《孟
》曰:‘
而不
,豕畜之。
而不敬,兽畜之。’”
○注“孔曰”至“谥也”
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孔曰:“回,弟
,姓颜名
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者,孟孙,即懿也。孔
恐孟孙不晓无违之意,而懿
与樊迟友善,必将问于樊迟,故夫
告之。“樊迟曰:何谓也”者,樊迟亦未达无违之旨,故复问曰,何谓也。“
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者,此夫
为言无违之事也。生,事之以礼,谓冬温夏清昏定晨省之属也。死,葬之以礼,谓为之棺椁衣衾而举之,卜其宅兆而安措之之属也。祭之以礼,谓
秋祭祀以时思之、陈其簠簋而哀戚之之属也。不违此礼,是无违之理也。不即告孟孙者,初时意在简略,
使思而得之也。必告樊迟者,恐孟孙以为从父之令是无违,故既与别,后告于樊迟,将使复告孟孙也。
孟武伯问孝。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曰:“武伯,懿
之
仲孙彘。武,谥也。言孝
不妄为非,唯疾病然后使父母忧。”
[疏]“游”至“别乎”
夏问孝。
曰:“
难。包曰:“
难者,谓承顺父母颜
乃为难。”有事,弟
服其劳;有酒
,先生馔,
曰:“先生,谓父兄。馔,饮
也。”曾是以为孝乎?”
曰:“孔
喻
夏,服劳、先
,汝谓此为孝乎?未孝也。承顺父母颜
,乃为孝也。”
○注“孔曰:游,弟
,姓言名偃”
○正义曰:此章言孝不妄为非也。武伯,懿
之仲孙彘也,问于夫
为孝之
。夫
答之曰:“
事父母,唯其疾病然后可使父母忧之,疾病之外,不得妄为非法,贻忧于父母也”
○正义曰:《秋》定六年《经》书“仲孙何忌如晋”《传》曰“孟懿
往”是知孟懿
即仲孙何忌也。《谥法》曰:“温柔贤善曰懿。”
[疏]“夏问”至“孝乎”
○正义曰:此章言为孝必敬。“游问孝”者,弟
游问行孝之
于孔
也。“
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者,此下孔
为
游说须敬之事。今之人所谓孝者,是唯谓能以饮
供养者也。言皆无敬心。“至于犬
,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者,此为不敬之人作譬也。其说有二:一曰,犬以守御,
以代劳,皆能有以养人者,但畜兽无知,不能生敬于人,若人唯能供养于父母而不敬,则何以别于犬
乎?一曰,人之所养,乃至于犬
,同其饥渴,饮之
之,皆能有以养之也。但人养犬
,资其为人用耳,而不敬此犬
也,人若养其父母而不敬,则何以别于犬
乎?言无以别。明孝必须敬也。
○注“郑曰”至“樊须”正义曰:案《史记·弟传》曰:“樊须字
迟,齐人,少孔
三十六岁也。”
[疏]“孟武伯问孝。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正义曰:此章言为孝必须承顺父母颜也。“
夏问孝”者,弟
夏问于孔
为孝之
也。“
曰:
难”者,答之也。言承顺父母颜
乃为难也。“有事,弟
服其劳,有酒
,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者,孔
又喻
夏,服劳、先
不为孝也。先生,谓父兄。馔,饮
也。曾,犹则也。言若家有劳辱之事,或弟或
服其勤劳,有酒有
,
与父兄饮
,汝则谓是以为孝乎?言此未孝也。必须承顺父母颜
,乃为孝也。
○正义曰:云“《孟》曰”者,案《孟
·尽心篇》:“孟
曰:‘
而不
,豕
之也。
而不敬,兽畜之也。’”赵岐注云:“人之
接,但
之而不
,若养豕也。
而不敬,若人畜禽兽,但
而不能敬也。”引之以证孝必须敬。彼言“豕
之”此作“豕畜之”者,所见本异,或传写误。
○注“曰”至“父母忧”
○正义曰:《史记·弟传》曰:“言偃,吴人,字
游,少孔
四十五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