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道深远,人不易知也。由,用也。“民可使用之,而不可使知之”者,以百姓能日用而不能知故也。
子曰:“好勇疾贫,乱也。包曰:“好勇之人而患疾已贫贱者,必将为乱。”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包曰:“疾恶太甚,亦使其为乱。”
[疏]“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正义曰:此章说小人之行也。言好勇之人患疾己贫者,必将为逆乱也。人若本性不仁,则当以礼孙接,不可深疾之。若疾恶太甚,亦使为乱也。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馀不足观也已矣。”孔曰:“周公者,周公旦。”
[疏]“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馀不足观也已”
○正义曰:此章戒人骄吝也。周公,周公旦也,大圣之人也,才美兼备。设人有周公之才美,使为骄矜,且鄙吝,其馀虽有善行,不足观也。言为鄙吝所揜弃也。
○注“周公者,周公旦”
○正义曰:以春秋之世别有周公,此孔子极言其才美而云周公,恐与彼相嫌,故注者明之。
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孔曰:“谷,善也。言人三岁学,不至于善,不可得言必无也,所以劝人学。”
[疏]“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
○正义曰:此章劝学也。谷,善也。言人勤学三岁,必至于善。若三岁学,不至于善,不可得言必无也,所以劝人学也。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包曰:“言行当常然。危邦不入,始欲往。乱邦不居,今欲去。乱谓臣弑君,子弑父。危者,将乱之兆。”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疏]“子曰”至“耻也”
○正义曰:此章劝人守道也。“子曰:笃信好学”者,言厚于诚信而好学问也。“守死善道”者,守节至死,不离善道也。“危邦不入,乱邦不居”者,乱谓臣弑君,子弑父。危者,将乱之兆也。不入,谓始欲往,见其乱兆,不复入也。不居,谓今欲去,见其已乱,则遂去之也。“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者,言值明君则当出仕,遇暗主则当隐遁。“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者,耻其不得明君之禄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者,耻食污君之禄,以致富贵也。言人之为行,当常如此。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孔曰:“欲各专一于其职。”
[疏]“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正义曰:此章戒人侵官也。言不在此位,则不得谋此位之政。欲使各专一守于其本职也。
子曰:“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郑曰:“师挚,鲁大师之名。始,犹首也。周道衰微,郑、卫之音作,正乐废而失节。鲁大师挚识《关雎》之声,而首理其乱,有洋洋盈耳,听而美之。”
[疏]“子曰: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正义曰:此章美正乐之音也。师挚,鲁太师名也。始犹首也。《关雎》,《周南》篇名,正乐之首章也。周道衰微,郑、卫之音作,正乐废而失节。鲁太师挚识《关雎》之声,而首理其乱者,洋洋盈耳,听而美之。
子曰:“狂而不直,孔曰:“狂者,进取宜直。”侗而不愿,孔曰:“侗,未成器之人,宜谨愿。”悾悾而不信,包曰:“悾悾,悫也,宜可信。”吾不知之矣。”孔曰:“言皆与常度反,我不知之。”
[疏]“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