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流。”
[疏]“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正义曰:此章记孔子感叹时事既往,不可追复也。逝,往也。夫子因在川水之上,见川水之流迅速,且不可追复,故感之而兴叹,言凡时事往者,如此川之流夫,不以昼夜而有舍止也。
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疾时人薄于德而厚于色,故发此言。
[疏]“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正义曰:此章孔子疾时人薄于德而厚于色也。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包曰:“篑,土笼也。此劝人进于道德。为山者,其功虽已多,未成一笼而中道止者,我不以其前功多而善之,见其志不遂,故不与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马曰:“平地者将进加功,虽始覆一篑,我不以其功少而薄之,据其欲进而与之。”
[疏]“子曰”至“往也”
○正义曰:此章孔子劝人进于道德也。“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者,篑,土笼也。言人之学道,垂成而止,前功虽多,吾不与也。譬如为山者,其功虽已多,未成一笼,而中道止者,我不以其前功多而善之,见其志不遂,故吾止而不与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者,言人进德修业,功虽未多,而强学不息,则吾与之也。譬如平地者,将进加功,虽始覆一篑,我不以其功少而薄之,据其欲进,故吾则往而与之也。
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颜渊解,故语之而不惰。馀人不解,故有惰语之时。
[疏]“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
○正义曰:此章美颜回也。惰,谓懈惰也。言馀人不能尽解,故有懈惰于夫子之语时。其语之而不懈惰者,其唯颜回也与,颜渊解故也。
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包曰:“孔子谓颜渊进益未止,痛惜之甚。”
[疏]“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
○正义曰:此章以颜回早死,孔子于后叹惜之也。孔子谓颜渊进益未止,痛惜之甚也。
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孔曰:“言万物有生而不育成者,喻人亦然。”
[疏]“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正义曰:此章亦以颜回早卒,孔子痛惜之,为之作譬也。言万物有生而不育成者,喻人亦然也。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后生谓年少。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矣。”
[疏]“子曰”至“也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