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曰退。以近君为进,还私远君为退朝。此退朝谓罢朝也。
○注“马曰:事者,凡行常事”
○正义曰:案昭二十五年《左传》曰:“为政事、庸力、行务以从四时。”杜预曰:“在君为政,在臣为事。”杜意据此文,时冉子仕于季氏,称季氏有政,孔子谓之为事,是在君为政,在臣为事也。何晏以为,仲尼称孝友是亦为政,明其政、事通言,但随事大小异其名耳,故不同郑、杜之说,而取周、马之言,以朝为鲁君之朝,以事为君之凡行常事也。
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王曰:“以其大要,一言不能正兴国。几,近也。有近一言可以兴国。”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孔曰:“事不可以一言而成。如知此,则可近也。”曰:“一言而丧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孔曰:“言无乐于为君。所乐者,唯乐其言而不见违。”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孔曰:“人君所言善,无违之者,则善也。所言不善,而无敢违之者,则近一言而丧国。”
[疏]“定公”至“邦乎”
○正义曰:此章言为君之道也。“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者,鲁君定公问于孔子,为君之道,有一言善而可以兴其国,有之乎?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者,几,近也。孔子以其大要,一言不能正兴国,故云言不可以若是。有近一言可以兴国者,故云其几也。“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者,此孔子称其近兴国之一言也。事不可以一言而成,如人君知此为君难,此则可近也。“曰:一言而丧邦,有诸”者,定公又问曰:“人君一言不善而致亡国,有之乎?”“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者,亦言有近一言可以亡国也。“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者,此举近亡国之一言也。言我无乐于为君,所乐者,唯乐其言而不见违也。“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者,此孔子又评其理,言人君所言善,无违之者,则善也。所言不善,而无敢违之者,则近一言而亡国也。
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远者来。”
[疏]“叶公”至“者来”
○正义曰:此章楚叶县公问为政之法于孔子也。子曰:“当施惠于近者,使之喜说,则远者当慕化而来也。”
子夏为莒父宰,问政。郑曰:“旧说云:莒父,鲁下邑。”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大大事不成。”孔曰:“事不可以速成,而欲其速则不达矣。小利妨大,则大事不成。”
[疏]“子夏”至“不成”
○正义曰:此章弟子子夏为鲁下邑莒父之宰,问为政之法于夫子也。“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者,言事有程期,无欲速成,当存大体,无见小利也。“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者,此又言其欲速、见小利害政之意。若事不可以速成者,而欲其速,则其事不达矣。务见小利而行之,则妨大政,故大事不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