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令郊祀改在明年。又诏谕归正官民军士。命令王之望为同都督江淮军马。汤思退罢除都督职务。召陈康伯。初八,王之望罢除同都督职务。初九,命令杨存中都督江淮军马。初十,汤思退被罢免,不久因尹墙、晃公武论勃,被免除观文殿大学士职衔,永州居住,未至而卒。十三日,用黄榜严禁太学生伏网上书。这天,太学生张观等七十二人上书,请斩汤思退、王之望、尹墙,贬窜其党洪适、晃公武而任用陈康伯、胡锉等,以济大计。十五日,派遣国信所大通事王林持周葵书到金帅府,请求皇帝号,为叔侄之国;岁贡改为岁币,减十万;割让商、秦土地;归还被俘人,只是叛亡者不归还;誓约大略与绍兴同。因金军侵犯淮南,诏令不上殿处理政事,减少饮食。十六日,诏令择日视师。十七日,任命少保、观文殿大学士陈康伯为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十九日,派遣兵部侍郎胡锉、右谏议大夫尹墙分别到两浙措置海道。赠魏胜为宁国军节度使,溢号为忠壮。二十日,兵部尚书钱端礼被赐给出身,签书枢密院事兼提领德寿宫。二十一日,诏令侍从、两省官每天一次到都堂议事,有关台谏者也听会议。任命显漠阁学士虞允文为同签书枢密院事。二十二日,派遣王之望到江上慰问军队。二十三日,金军侵犯六合县,步军司统崔皋击退金军。二十四日,任命钱端礼兼代理参知政事。二十六日,任命显漠阁直学士沈介为沿江制置使。命令沿江各州调遣保甲分守渡口。 二十八日,刘宝被罢除军职,为武泰军承宣使;王彦罢除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职务。
闰十一月初三,陈康伯朝见孝宗,诏令他隔日朝见一次,用轿子抬到殿门,扶着升殿。初五,周葵被罢免。王林与金帅见面,得到金帅答书回国。初七,萧琦去世。十一日,诏令罢免胡锉、尹墙。十五日,召韩仲通。任命沈介为兵部尚书、湖北京西制置使。十七日,因金军将退兵,诏令督府择利袭击,王之望认为不可。二十四日,王之望被罢免。二十五日,任命王打为奉使金国通问国信所参议官,带上陈康伯的答书前行。二十六日,金派遣张恭愈来迎接使者。诏令台谏、侍从、两省官员推举楚、庐、滁、壕四州守臣。
十二月初四,罢除陕西路转运使。初八,魏祀开始渡淮。诏令郊祀大礼遵循至道成例实行,改用来年正月一日上辛。十一日,任命钱端礼为参知政事兼知枢密院事,虞允文为同知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礼部尚书王刚中为签书枢密院事。十六日,制曰:“近遣王林,远抵颖滨,得其要约。寻擅渊盟誓之信,仿大辽书题之仪,正皇帝之称,为叔侄之国,岁币减少十万,地界如绍兴和议之时。怜悯双方百姓,约叛亡不遣还,可以使归正之士都能安居。又考虑到数州百姓,遭此一时之难,老幼离析,丁壮系累,应该予以抚恤,稍慰凋残之情。凡是沿边遭受兵祸的州军,除逃跑官吏不予赦免外,杂犯死罪情节较轻者减刑一等,其余都释放。”派遣洪适等祝贺金主生日。诏令吴挺买马前往行在。十九日,降冰雹。二十二日,罢废三衙、江上、荆府各军招军。二十四日,调遣沿海水军还屯。二十九日,祭祀景灵宫。三十日,祭祀太庙。
乾道元年(1165 )春正月初一,在圆丘合祭天地,大赦,改元。初七,淮西安抚韩被停职,贺州编管。初十,任命钱端礼兼德寿宫使。十一日,召杨存中。通问使魏祀到达燕山。十七日,因王林出使金国有功劳,进升五官。二十日,西北方向出现白气。诏令馆职更迭补外。二十一日,确立两淮守令劝民种桑奖赏标准。二十二日,诏令两浙贩济流民。因绍兴流民多死亡,罢除守臣徐哲和两县令。二十三日,免除沿边遭受残破地区官赋一年。二十四日,刘宝被降为果州团练副使,琼州安置。二十五日,废罢两淮招抚司和陕西河东宣抚、招讨司。二十六日,淮西守将孔福因遇敌弃城被处死;顿遇被削夺官职,刺面发配到吉阳军牢城。
二月初一,朝拜德寿宫,随从太上皇、太上皇后到四圣观。初六,罢除江淮都督府。派遣官员检察两浙州县,贩济饥民。十一日,降冰雹。十四日,壕州戍兵移到藕塘。二十一日,任命杨存中为宁远、昭庆军节度使。二十五日,因久雨不上殿减膳,免除两浙灾伤州县身丁钱绢,处理关押囚犯。二十八日,陈康伯逝世,溢号为文恭。
三月初五,太白星白天出现。初十,御殿复膳。十一日,任命虞允文为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王刚中为同知枢密院事。命令淮西、湖北、荆襄帅臣措置屯田,重新设置榷场。十四日,黄祖舜逝世。十九日,白气横盖天空。二十日,罢除各军额外制领将佐。二十六日,太白星一天没有消失。
这年春,湖南盗贼兴起,进人广东焚掠州县,官军讨平盗贼。
夏四月二十二日,金国报问使完颜仲等人朝见孝宗。二十七日,吴瞒朝见皇上。
五月初二,任命吴瞒为太傅,封为新安郡王。初八,诏令有关部门修治皇后家庙。十四日,诏令监司、帅守议论研究弊事上报朝廷。广南东、西路盐事合为一司。十五日,诏令总领、帅槽臣、诸军都统制并兼任提领措置屯田,沿边守臣兼管屯田事。十九日,诏令吴瞒措置马纲、水路。二十四日,免除四川虚额钱。吴瞒改判兴元府。二十七日,诏令没有经过诊试者不得由政事堂直接奏注差遣。二十八日,派遣李若川等出使金国贺上尊号。增置诸路铃辖、都监。郴州盗贼李金等又叛乱,派兵讨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