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卷一(7/10)

子太重而难于运转。所以王蕃以三分为一度,一周为一丈零九又五分之三寸,因而具备了黄道赤道。陆绩的观点认为天的形状是像乌蛋一样的小椭圆形,而黄道赤道的长短互相妨害,不能适应他的方法。到刘曜的时候,南阳孔定制作铜仪,有两个圆规,圆规正中与子午线成等距离以象征天;有横规,在仪器中划分两半来象征地;有时规,斜着缠绕天腹以占验赤道;南北立干,用作二极标准;它的里面就制成游规、窥管。刘曜的太史令晁崇、斛兰都曾经制作过铁仪,它的圆规有六个,四个是正常固定的,一个象征地,一个象征赤道,其它两个象征二极,就是孔定所说的双规。它的形制和孑L定的方法大体相同,只是南北两根柱子围着双规,下面有一纵一横两个水平,用银镶嵌星度,稍微改变了过去的方法。然而都不说有黄道,怀疑这是失传。唐李淳风制作圆仪有三层:它的外层叫六合,有夭经双规、金浑纬规、金常规;其次一层叫三辰,在六合之内运转,圆的直径八尺,有璇玑规、月游规,是所说的璇玑,黄道、赤道都属于这层;又次一层叫四游,南北是天枢,中间是游筒,可以升降游离转动,另外开辟月亮的轨道,旁边排列着二百四十九个交会点以携带月游动。僧一行认为这很难使用,因而它的方法也就消亡了。此后率府兵曹梁令瓒又改用木材制作游仪,依据李淳风的方法而稍加新意,皇帝诏令他和一行共同考校得失,改为铸造铜仪,古今都称赞它的详细精确。至道年间,初次在司大监铸造浑天仪,很多是依据斛兰、晁崇的方法。皇佑年问,在天文院改为铸造铜仪,姑且用梁令瓒、一行的理论,而在采纳舍弃之间互有得失。

臣现在汇辑古今的说法来探求数象,有不符合的事情十三件:

其一,过去的说法认为现在我国的中原是处在大地的东南区域,应当朝着西北方向观望极星,安置天极不应对着正北中心的方位。又说:“天通常向西北倾斜,极星不能处在中央。”臣认为用我国中原的规观测,天常常向北偏倚是可以认同的,说极星偏西却不是这样。所说的东西南北,从哪里得来的呢?难道不是以太阳升起的方位为束,太阳落入的方位为西吗?臣观察古代占验天的人,从安南都护府到浚仪大岳台纔六千里,而北极的偏差总共十五度,稍为偏北就不止,根据什么知道极星不是垂直位于人的上空呢?臣曾经读黄帝《素书》:“立于午而面子,立于子而面午,至于自卯而望酉,自酉而望卯,皆曰北面。立于卯而负酉,立于酉而负卯,至于自午而望南,自子而望北,则皆曰南面。”臣开始不明白这道理,到现在思考它,就是通常认为天的中央是北。通常认为天的中央是北,就大概认为极星通常处于天的中央。《素问》尤其善于谈天。现在南北纔五百旦,北极就差一度以上;而东西南北数千里间,日分的时候占验它,太阳未曾不从卯半升起而在酉半降落,就又知道天枢既已处在中央,那么太阳升起的地方肯定是束,太阳降入的地方肯定是西,天枢就经常是北,该没有疑问了。用衡来窥测,日分的时候,用浑仪上达到极星来占验太阳的出没,那么通常在卯酉之半稍北的地方。这大概是放之四海而都相同的,从哪里知道我国中原是在大地的东南呢?那些人只看到我国中原的东南都是沿海而提出这种说法。臣认为极星果真处在中央,果真不处在中央,都不值得讨论。那北极升出大地六千里之间的差距已经像这样,又怎么知道那苍茫蒙昧几千万里之外的情形呢?现在直接面对据以建立邦国的土地,人们目力所及的范围,裁定下来作为法则;不足以为法则的说法,搁置而不予讨论,应该是可以的。

其二说:弦带平摆着用来象征大地实体,现在浑仪放在高台之上,向下乌瞰日月的升起,那么弦带不和大地的边际相当。臣详析这种说法虽然粗略的有些道理,可是天地的广阔巨大,并不因为一座台基的高低而有所推移变动。大概浑仪考核天地的寅体,有实数,有准数。所谓实数,是指此数即是彼敷,这里移向赤道那里也移向赤道的意思。所谓准数,用这个来衡量那个,这个的一分,就等于衡量那个的几千里的意思。现在台基的高低是所说的实数,一台的高度不过几丈,它们的差别也不过这几丈,天地的广大难道仅仅几丈就足以牵连它的高低吗?像衡的低下昂起,就是所说的准数。衡移动一分,于天空就不知道几千里,那磨衡的低下昂起应当审计,而台的高低不是应当顾虑的。

其三说:月亮运行的轨道,经过交会就进入黄道六度而稍稍后退,再次交会就从黄道的南面出去也像这样。月亮在黄道上环绕运行,像绳子缠绕树木,所以月亮交会而运行在太阳的阴面,太阳就因为它而亏蚀;进入日食的规律而不发生亏蚀的原因,是运行在太阳的阳面。每当月亮退出交会,运行二百四十九周多一黠,然后再交会。现在月亮的轨道既不能环绕黄道,又退出交会时逐渐面对每天发生参差,现在一定等到月终而整顿移动,也始终不能符合交会的天度,应当省去月亮的环绕。那占验月亮的升起降落,专门用历法进行推算。

其四,衡上下两端都是直径一度半,是用太阳的直径。如果衡两端不能全部容纳日月的实体,那就没有办法审核日月的确定次序。想要日月正处圆满状态而确定在衡的上端,不能移动,这就是它用一度半作为法则的原因。下端也是一度半,但原因不是这样。如果人的眼睛靠近下端的东边来测望上端的西边,那么相差几乎三度。凡是探求星的方法,一定让所探求的星正处在洞孔的中心。现在两端已经相等,那么人的眼睛游动,没有根据知道它处在正中。现在用勾股法求它,下面直径三分,上面直径一度半,那么两个洞孔相互覆盖,大小大致相等。人的眼睛不动摇,那么所察看的东西就自然在正中。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