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时,孟知祥已有二志,方以副使赵季良为心腹,闻瓚代之,亟奏留季良,遂改瓚 行军司马。瓚耻于自辞,不得已而往,明宗赐予甚厚。初,知祥在北京为马步军都 虞候,而瓚留守太原,知祥以军礼事瓚,瓚常绳以法,知祥初不乐,及瓚为司马, 犹勉待之甚厚。知祥反,罢瓚司马,置之私第,瓚饮恨而卒。
译文
豆卢革,父亲豆卢瓒,唐舒州刺史。
豆卢为世代名族,唐末天下大乱,豆卢革迁家避祸来到中山,唐灭亡后,任王处直的掌书记。
唐庄宗在魏州时,拟议建立唐国,而过去的唐公卿士大夫家族遭逢战乱丧亡殆尽,因豆卢革是名门之后,召为行台左丞相。
唐庄宗即位,拜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豆卢革虽然是唐的名门望族,但不学无术,任命官吏,多不合规矩,常常被尚书郎萧希甫驳斥纠正,豆卢革对这事很恼火。
唐庄宗消灭梁后,豆卢革于是推荐韦说任相。
韦说,唐末任殿中侍御史,因罪眨官南海,后来在梁任礼部侍郎。
豆卢革因韦说熟悉前朝旧事,因此推蔫他辅佐自己,而韦说也不学无术,只是以门第自负.这时,唐庄宗在宫内怕刘皇后,在外受宦官、伶人的蛊惑,郭崇韬虽然对国家竭尽忠诚,但也不学无术,豆卢革、韦说随人俯仰,默默无所作为,只是附和郭崇韬罢了。
唐、梁交替换代的时候,做官的人遭逢战乱逃亡,而吏部铨选官吏的文件不齐备,于是借机谋取私利,以至于出现私自出卖告敕,随便改变辈分,而季父、母舅反而拜侄、甥的情况,郭崇韬请求依法论处。
这时唐刚刚消灭梁,朝廷的规章制度还没有建立,议事的人认为应当逐渐革除弊端,而郭崇韬痛恨恶人太厉害,办事很果断,韦说、豆卢革心中明白这样做不行,却不能提出什么好建议。
这年冬,候选的官吏昊延皓涂改已经死去的叔叔的任命状做官,事情败露后,昊延皓和铨选官吏的尹玫都因罪被处死,尚书左丞兼吏部铨崔沂等人都被贬官,韦说、豆卢革到合门等待治罪。
从此一律按新的法律处理事情,往往因非法随意委派官吏而倒毙他乡、在道路上悲号哭泣的人,数不胜敷。
到郭崇韬死后,韦说于是让门人上书为他的事喊冤,而议事的人还是认为他有罪。
这年,大水成灾,四面八方都连续发生地震,流亡的百姓饿死的有几万人,士兵和他们的妻子儿女都采野谷子来吃。
唐庄宗天天以此责问三司使孔谦,孔谦不知所措。
枢密院小官段徊说:“我曾见前朝旧例,国家有大灾难,那么天子就用红色书札责问宰相。
水灾和干旱,归宰相管。”唐庄宗于是命令学士起草诏书,亲手书写,用来责问豆卢革、韦说。
豆卢革、韦说不能回答,只是说:“陛下的威仪恩德流布四面八方,如今西面的军队攻破蜀,得到的珍宝价值亿万,可以用来赏给军队。
至于水灾干旱,是老天常要发生的事情,不值得忧虑。”垒虐革自从任宰相以来,碰上天下多灾多难,而正吃丹砂炼气以求长生不老,曾吐血几天,几乎死去。
豆卢革、韦说二人各自都任他们的儿子做拾遣,父子同在一个省,人们认为木对,于是改任别的官职,因而豆卢革任韦说的儿子为弘文馆学士,韦说任豆卢革的儿子为集贤院学士。
唐庄宗死,豆卢革任山陵使,唐庄宗被拊祭在宗庙后,豆卢革按照旧例应当外出任职,于是回到家中,几天都没有得到任命,而他的朋友宾客们催他上朝。
枢密使安重诲在朝廷上骂他说:“山陵使的官名还在,不等到另外任命,就迫不及待到新的朝廷来,认为我是武臣好欺骗吗!”谏官迎合安重诲的意旨,上疏诬告豆卢革放纵田客杀人,韦说因和邻居争夺水井有罪,于是都被罢官。
豆卢革被贬为辰州刺史,韦说被贬为淑州刺史,一路上用驿马遣送。
宰相郑珏、任圜三次上书,请求不要继续加罪,没有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