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杂传第四十三(5/7)

唐废帝到达河阳,卢文纪劝皇帝扼守桥梁,没有采纳。

晋高祖登位,罢为吏部尚书,几次升迁任太子太师,辞官居家。

周太祖登位,到卢文纪家中拜他为司空。

去世,享年七十六岁,赠司徒。

马胤孙字庆先,棣州商河人。

为人懦弱愚昧,年轻时好学,学习韩愈做文章的风格。

考中进士,任唐潞王李从珂的河中观察支使。

李从珂被杨彦温驱逐,罢任住在京师家襄,马胤孙跟随他没有离开。

李从珂任京兆尹,调任镇守凤翔,马胤孙一直跟着他,被任为观察判官。

潞王将要举兵反叛,和将吏韩昭胤等人商议已定,召马胤孙告诉他说:“奉命调任,路经京师,向哪里走方便?”马胤孙说:“君主召命,不等备车。

如今大王是国家的宗亲,而先帝刚弃天下而去,临丧赶任,是臣子的忠诚。”手下人都笑他愚蠢,但李从珂心中却偏偏看重他。

唐废帝登位,任命他为户部郎中、翰林学士。

遇了很久,拜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马胤孙不熟悉世务,因此办事多滞留。

这时,冯道罢为匡国军节度使,拜为司空。

司空从唐以来没有专门拜任的人,官府不知道惯例怎样,朝廷议论纷纷,有的说司空属于三公,是宰相职位,应当参与国家大政,而宰相卢文纪独自认为司空这个职位,不过负责祭祀洒扫而已()马胤孙也都不能决断。

当时刘昫也罢相任仆射,右散骑常侍孔昭序建议说:“常侍列队候朝时应在仆射前。”马胤孙责令御史台检枧旧例,御史台官吏说:“无处查询旧例,根据现在南北列队候朝的次序,常侍在前面。”马胤孙就决定按御史台的申报执行,刘昫大怒。

崔居俭在朝廷上扬言说:“孔昭序要是会说话,朝廷就没有会说话的人了!而且仆射是众官员的师长,中丞、大夫都要对他列队致敬,而常侍排在南宫六卿之下,何况仆射呢!孔昭序这个痴儿,难道懂得事体?”朝廷上的士人听了崔居俭的话,议论纔逐渐平息。

马胤孙临事大多不能决断,当时人称他为“三不开”,说他不开口议论,不开印办事,不开门招纳士大夫。

晋在太原起兵,唐废帝到河阳,这时形势已很危急,马胤孙从洛阳到河阳朝见,人们都盼他有所建议,马胤孙不过进献了三百匹绸缎而已。

晋高祖登位,他被罢免回到乡里。

马胤孙既然学韩愈做文章,因此常常指斥佛教学说,等到罢任回家后,却反而学佛,着有《法喜集》、《佛国记》传世。

当时人讥诮他说:“谄媚清泰还不够,于是来谄媚佛教。”清泰是唐废帝的年号。

有人对马胤孙开玩笑说:“你素来倾慕韩愈的为人,又常常诵读傅奕的议论,现在反而讨好佛,这是佛讨好你呢,还是你讨好佛?”马胤孙回答说;“怎知不是佛讨好我呢?”当时人传为笑谈。

后来以太子宾客分司住在洛阳。

周广顺年间去世。

马胤孙去世后,他的家婢有学他说话的人。

当初,崔协做唐明宗的宰相,在位时毫无建树,死后,家中有学他说话的人,马胤孙又是这样。

当时人嘲讽说:“活着不能说,死了纔说。”姚频字百真,京兆长安人。

年轻时愚蠢,不修边幅,当时没有人知道他。

中条山隐士司空图一见就觉得他不同一般,把女儿嫁给他。

考中进士,在坚做翰林学士、中书舍人。

唐庄宗消灭凿,贬为复州司马,不久任命为左散骑常侍兼吏部侍郎、尚书左丞。

唐废帝想挑选宰相,要挑选当时知名而清廉有声望的人,得到卢文纪和姚颤,于是拜姚颤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姚颤为人仁爱宽容,不懂钱陌铢雨之敷,治家没有法规,在相位碌碌无为。

唐的制度吏部分为三铨,尚书一人叫尚书铨,侍郎二人叫中铨、柬铨。

每年冬天第一个月下旬集中,而挑选官吏到春季最后一个月纔结束。

天成中,冯道任宰相,建议说:“天下没有统一,每年挑选官吏纔几百人,而吏部三铨分剔输送,虽说是惯例,其实枉自繁琐而没有好处。”纔下韶把三铨合在一起,而尚书、侍郎共同负责挑选官吏的事情。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