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庄宗纪五(2/4)

癸巳,诏曰:“皇太后母仪天下,视群生,当别建闱,显标名号,冀因称 谓,益表尊严,宜以长寿为名。”枢密使郭崇韬奏时务利便一十五件,优诏褒。 甲午,奚王李绍威、吐浑李绍鲁皆贡驼。丁酉,以武安军衙内步军都指挥使、 昭州刺史希范为永州刺史、检校太保。癸卯,以光禄大夫、检校左仆、行太常 卿李燕为特、检校司空,依前太常卿;以御史中丞李德休为兵侍郎;以吏侍 郎崔协为御史中丞。

孝皇帝,凡 三上表,从之。甲戌,诏曰:“汴州元开封、浚仪、封丘、雍丘、尉氏、陈留六 县,伪割许州鄢陵、扶沟,陈州太康,郑州武、中牟,曹州考城等县属焉。其 武、匡城、扶沟、考城四县,宜令且隶汴州,余还本。”丙,以随驾参谋耿 瑗为司天监。丁丑,以光禄大夫、检校司徒李筠为右骑卫上将军。

丁巳,中书门下奏:“懿祖陵请以永兴为名,献祖陵请以长宁为名,太祖陵请 以建极为名。”从之。淮南杨溥遣使贡贺郊天礼。《十国秋-吴世家》:王遣 右卫上将军许确贺郊天银二千两、锦绮罗一千二百匹、细茶五百斤、象牙四株、 犀角十株于唐。戊午,诏应南郊行事官,并付三铨磨勘,优与分。己未,以大理 卿张绍珪充制置安邑、解县两池榷盐使。幸左龙武

三月甲辰,故河节度使王师范赠太尉。乙巳,以沧州节度使、检校太傅、同 平章事符习为青州节度使,以北京衙内步军都指挥使、右领军卫大将军李绍斌为 沧州节度使。镇州奏,契丹犯,诏李嗣源率师屯邢州。丙午,以荆南节度使、守 中书令、渤海王季兴依前检校太师、兼尚书令,封南平王;以幽州节度行军司 李存贤依前检校太保,为幽州节度使。中书门下上言:“近以诸州奏荐令录,颇 规程,请今后节度使三州已上,每年许奏内官三人;如三州已下,只奏两人。 仍须课绩尤异,方得上闻。防御使止许奏一人,刺史无奏荐之例。”从之。己酉, 以太少保李琪为刑尚书

庚戌,幽州奏,契丹寇新城。是日,诏:“诸军将校,自检校司空已下,宜赐 叶谋定匡国功臣。自检校仆、尚书、常侍及谏议大夫,并赐忠果拱卫功臣。初 带宪衔者,并赐忠烈功臣。节级长行,并赐扈跸功臣。”中书门下上言:“州县官 在任考满,即关申送吏格式,本不得差摄官替正官。”从之。《五代会要》: 同光二年,中书门下奏:“刺史、县令有政绩尤异,为众所知;或招复,能增 加赋税者;或辨雪冤狱,能拯人命者;或去害之积弊,立利世之新规,有益时政, 为众所推者,即仰本逐件分明闻奏,当议奖擢。或在任贪猥,诛戮生灵,公事不 治,为政怠惰,亦加惩罚。其州县官任满三考,即关申送吏格式,候敕除铨注, 其本不得差摄官替正授者。”从之。有司上言:“皇帝四月一日御文明殿,受册 徽号,合服衮冕,御殿前一日,散斋于内殿。”从之。是日,李嗣源上表乞退兵权, 诏不允。是时伶人景用事,阉官竞,故重臣忧惧,拜章请退。癸丑,左谏议大 夫窦专上言:“请废租庸使名目,事归三司。”疏奏不报。唐州奏,木连理。诏: “先省员官,除已别授官外,其左散骑常侍李文矩等三十人却复旧官,太詹事石 戬等五人宜以本官致仕,将作少监岑保嗣等十四人续敕分。”丙辰,责授莱州司 郑珏等一十一人并量移近地。尚书侍郎、知贡举赵颀卒,以中书舍人裴皞权 知贡举。禁用铅锡钱。

戊寅,幸李嗣源第,作乐,尽而罢。己卯,以河中节度使、冀王李继麟兼安 邑、解县两池榷盐使。辛巳,以检校太师、守尚书令、河南尹、判六军诸卫事、魏 王张全义为守太尉、兼中书令、河节度使、河南尹,改封齐王。以开府仪同三司、 守尚书令、秦王李茂贞依前封秦王,余如故,仍赐不拜、不名。《五代会要》:太 常礼院奏:“李茂贞封册之命,宜准故襄州节度使赵匡凝之例施行。秦王受册,自 备革辂一乘,载册犊车一乘,并本品卤簿鼓如仪。”从之。是日,帝幸左龙武军。 癸未,宰臣豆卢革率百官上表,请立中。制以魏国夫人刘氏为皇后,仍令所司择 日备礼册命。

丁亥,以天平军节度使、蕃汉总副使、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傅、兼中书令 李嗣源为检校太尉,依前天平军节度使,加实封百,兼赐铁券;以前安国军节度 副使、检校太保、左卫上将军李存乂为晋州节度使、检校太傅;以北京皇城留守、 检校太保、左威卫上将军李存纪为邢州节度使,加检校太傅;以蕃汉步都虞候兼 东京步军都指挥使、检校太保硃守殷为振武节度使,加检校太傅。戊,以前右 龙武军都虞候、守左龙武大将军李绍奇为郑州防御使,以楚州防御使张继孙为汝州 防御使。己丑,以振武军节度使、权安义留后、检校太傅、平章事李存霸为潞州节 度使,以捧日都指挥使、郑州防御使李绍琛为陕州节度使,以成德军步军都指挥 使、右监门卫大将军璋为华州节度使。壬辰,枢密使郭崇韬再上表,请退枢密之 职,优诏不允。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