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左卫大将军。没过多久,又恢复检校太傅、同平章事、代理京兆尹,兼任西京留守。三年,进位太尉,调任凤翔节度使。四年五月,封潞王。
闵帝即位后,加兼侍中。不久末帝之子李重吉出任亳州团练使,有女尼进入宫廷,末帝正忧虑事有不测。应顺元年(934)二月,调末帝镇守太原,此时不下发诏书,只是口头宣布而已。末帝听说后,召集宾佐将吏谋划起事,都说“:皇上年幼,不能亲自处理各类事情,军国大政全都委托给朱弘昭等人,君王一定没有保证自己的安全的办法了。”判官马裔孙说“:君主下令召见,不等车子备好就应起身。各位说的都是凶险的事,不是好方法。”这一夜,末帝令李专美草拟檄文向各路诸侯求援,想消灭君王身边的罪人。朝廷命王思同率军队前来讨伐。三月十五日,外边来的军队集合在一起。十六日,大将督促众军攻城,末帝登上城墙流泪对城外军队说“:我不到二十岁跟随先帝征伐,出生入死,刀伤满身都是,才帮助建立起王朝,军士随从我上阵的很多。现在朝廷信任奸臣,残害骨肉亲人,我有什么罪呢?”因而痛哭,听到的人都哀怜他。此时羽林军都指挥使杨思权对大家说“:大相公才是我们的国主!”遂引军从西门入城,严卫都指挥使尹晖也引军从东门入城,外军全部溃散。十七日,末帝用居民家财犒赏军士。这一天,末帝整顿军队率领向东进发。二十日,到长安,副留守刘遂雍献城投降,用京兆居民家财犒赏军队。二十三日,到灵口,诛杀王思同。二十四日,到华州,收捕药彦稠关进监狱。二十五日,到阌乡,王仲皋父子迎接进见,末帝下令杀掉他们。二十六日,到灵宝,河中节度使安彦威来投降,等待治罪,末帝饶恕了他,派他回镇。陕州节度使康思立迎接。二十七日,到陕州,下令通告京城。二十八日,康义诚军前士兵相继前来投降,康义诚到军门前请罪,末帝宽恕了他。朝廷各军全部到了,在路边杀死宣徽南院使孟汉琼。这一夜,闵帝和帐下亲兵一百多人从玄武门逃走。
四月三日,末帝到蒋桥,文武百官排列迎候,传旨令说还没拜见明宗棺柩,不能与百官相见,等以后到至德宫相会,此进六军勋臣及节将内职已多次上表章劝进。这一天,末帝入宫进见太后、太妃,到西宫,趴在棺材上痛哭,宰相与百官排队拜见,末帝答拜。冯道等人上笺表劝进,末帝站着对群臣说:“我这次出行,目的不是想得到什么,应该等闵帝回朝,明宗葬礼结束,仍要退回自己的藩属。各位这么快就说到即位之事,实在太没意思了。”卫州刺史王弘贽上奏,闵帝在上个月二十九日到卫州。四日,皇太后下令废闵帝为鄂王。太后又下令说“:先皇帝受上天佑护,继承帝业,明诚感动三灵,德泽施及四海,正准备停息兵戈,却突然去世。自从少主继承皇位,被奸臣把持专权,离间骨肉,猜忌大将,既轻易更换藩守,又骤然发起战事。遂致国家离乱,军民受扰,万世大业将坠落下来。皇长子潞王李从珂,位居嫡传,德高望重,正当壮年,能文能武,又忠又孝。在前朝清除多难,有战伐之大功;在闵帝接续大位后,有夹助辅佐之勋业。现在因宗族缺少继任者,陵墓又要按期修治,应该委任亲贤,以使监督安抚,免得国家大事无人办理,也可告慰天下百姓的推崇之意。可从本月四日起主持军国事务,暂且以书诏印施行。”这一天,监国在至德宫,宰臣冯道等人率百官排列在宫门等待治罪,末帝从廷中出来说:“相公诸位有什么罪,请复原位。”于是退下。五日,太后下令说:“先皇帝栉风沐雨,平定华夷,在艰难中继承伟大事业,带给天下百姓富庶安宁。鄂王即位后,奸臣弄权,作威作福,不诚不信,离间骨肉,猜忌大将。鄂王轻易放弃宗祧,不能担当大任,社稷江山,像断线珠子般危险,应立长君,以接续大业。皇长子潞王李从珂,十分孝敬,聪明,有神武英姿,宽仁伟略。先朝时从创业初期就出力献策,平定天下,有辛勤百战之劳,忠心助成天下统一,作为臣子的诚实有道,堪称古今第一。而又克己教化人民,推心招抚士人,国内有很多人歌颂他,上天也显灵庇护他。国家每天都有众多大事,不能一刻没人治理;九州四海,也不可没有归属。遇此良机应即皇帝位。”
六日,监国到西宫,在灵柩前告奠即皇帝位,摄中书令李愚宣读册书说:
“应顺元年岁星在甲午,四月六日,文武百官,特进、守司空兼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充太微宫使、弘文馆大学士、上柱国、始平郡公、食邑二千五百户臣冯道等九千五百九十三人上言:帝王兴运,天地同时符验,黄河出现图而洛河出现书,云随蛟龙而风从猛虎。无不恢宏四方大地,抚育亿万人民,建立永久基业,保持无限福祚。人民传言谐合,天命明显有归,必须登皇帝尊位,以奉祖宗之祀。我们认为当今皇帝陛下,天资仁厚智慧,神助机巧权变,在多难之时侍奉庄宗,又追随先帝四处征讨,凡是决战,无不成功。端正皇纲,严格军法,有统御国家的大志,有谨守臣道的德义。自从先帝去世,常哭泣悲伤,想约定诸侯,亲赴山陵归葬。然而自鄂王即位之后,奸臣专权,弄得神癨缺乏供食,激起朝野归心今上。使屈者得以伸直,令倒霉的人时来运转,人情大顺,天象极其明朗。聚东方井宿呈现祥瑞,拱北极星辰而应验天运。因此文武百官、州牧群贤,家家都在祝贺天子施政。现在秉承太后慈旨,守先朝的远大规划,安抚四海九州,享受千岁万祀。我们不胜大愿荣幸之至,谨献上宝册,禀报太后之令,奉请皇帝登位。我们诚心庆贺诚心喜悦,谨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