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卷四(3/7)

大杖以击其背,手仆地,绝而复苏。孔子闻之,告 门人曰:‘参来勿内。’既而曾子请焉,孔子曰:‘舜之事父母也,使之,常在侧; 欲杀之,乃不得。小棰则受,大杖则走。今参于父,委身以待暴怒,陷父于不义, 不孝莫大焉。’由斯而言,孰愈于闵子骞也?”颖达不能对。太宗又谓侍臣:“诸 儒各生异意,皆非圣人论孝之本旨也。孝者,善事父母,自家刑国,忠于其君,战 陈勇,朋友信,扬名显亲,此之谓孝。具在经典,而论者多离其文,迥出事外,以 此为教,劳而非法,何谓孝之道耶!”二十一年,诏曰:“左丘明、卜子夏、公羊 高、谷梁赤、伏胜、高堂生、戴圣、毛苌、孔安国、刘向、郑众、杜子春、马融、 卢植、郑玄、服虔、何休、王肃、王弼、杜预、范甯、贾逵总二十二座,春秋二仲, 行释奠之礼。”初,以儒官自为祭主,直云博士姓名,昭告于先圣。又州县释奠, 亦以博士为主。敬宗等又奏曰:

按《礼记-文王世子》:凡学,春官释奠于其先师。”郑注云:“官,谓《诗》、 《书》、《礼》、《乐》之官也。”彼谓四时之学,将习其道,故儒官释奠,各于 其师。既非国学行体,所以不及先圣。至于春、秋二时合乐之日,则天子视学,命 有司典秩,即总祭先圣、先师焉。秦、汉释奠,无文可检。至于魏武,则使太常行 事。自晋、宋已降,时有亲行,而学官主祭,全无典实。且名称国学,乐用轩悬, 樽俎威仪,盖皆官备,在于臣下,理不合专。况凡在小神,犹皆遣使行礼,释奠既 准中祀,据理必须禀命。今请国学释奠,令国子祭酒为初献,祝辞称“皇帝谨遣”, 仍令司业为亚献,国子博士为终献。其州学,刺史为初献,上佐为亚献,博士为终 献。县学,令为初献,丞为亚献,博士既无品秩,请主薄及尉通为终献。若有阙, 并以次差摄。州县释奠,既请各刺史、县令亲献主祭,望准祭社,同给明衣。修附 礼令,以为永则。

高宗显庆二年七月,礼部尚书许敬宗等议:“依令,周公为先圣,孔子为先师。 又《礼记》云:‘始立学,释奠于先圣。’郑玄注云:‘若周公、孔子也。”且周 公践极,功比帝王,请配武王。以孔子为先圣。”二年,废书、算、律学。龙朔二 年正月,东都置国子监丞、主簿、录事各一员,四门助教博士、四门生三百员,四 门俊士二百员。二月,复置律及书、算学。三年,以书隶兰台,算隶秘阁局,律隶 详刑寺。乾封元年正月,高宗东封还,次邹县顿,祭宣父,赠太师。总章元年二月, 皇太子弘幸国学,释奠,赠颜回太子少师,曾参太子少保。仪凤三年五月,诏: “自今已后,《道德经》并为上经,贡举人皆须兼通。其余经及《论语》,任依常 式。”则天天授三年,追封周公为褒德王,孔子为隆道公。则天长寿二年,自制 《臣轨》两卷,令贡举人为业,停《老子》。神龙元年,停《臣轨》,复习《老子》。 以邹、鲁百户封隆道公,谥曰文宣。睿宗景云二年八月丁巳,皇太子释奠于太学。 太极元年正月,诏:“孔宣父祠庙,令本州修饰,取侧近三十户以供洒扫。”

开元七年十月戊寅,皇太子诣国学,行齿胄之礼。开元十一年,春秋二时释奠, 诸州宜依旧用牲牢,其属县用酒脯而已。十九年正月,春秋二时社及释奠,天下州 县等停牲牢,唯用酒脯,永为常式,二十四年三月,始移贡举,遣礼部侍郎姚奕请 进士帖《左传》、《礼记》,通五及第。二十五年三月,敕:“明经自今已后,贴 十通五已上;口问大义十条,取通六已上;仍答时务策三道,取粗有文理者及第。 进士停帖小经,宜准明经例试大经,帖十通四,然后试杂文及策,讫,封所试杂文 及策,送中书、门下详覆。”二十六年正月,敕:“诸州乡贡见讫,令引就国子监 谒先师,学官为之开讲,质问疑义,有司设食。弘文、崇文两馆学生及监内得举人, 亦听预焉。”其日,祀先圣已下,如释奠之礼。青宫五品已下及朝集使,就监观礼, 遂为常式,每年行之至今。

初,开元八年,国子司业李元瓘奏称:“先圣孔宣父庙,先师颜子配座,今其 像立侍,配享合坐。十哲弟子,虽复列像庙堂,不预享祀。谨检祠令:何休、范甯 等二十二贤,犹沾从祀,望请春秋释奠,列享在二十二贤之上。七十子,请准旧都 监堂图形于壁,兼为立赞,庶敦劝儒风,光崇圣烈。曾参等道业可崇,独受经于夫 子,望准二十二贤预飨。”敕改颜生等十哲为坐像,悉预从祀。曾参大孝,德冠同 列,特为塑像,坐于十哲之次。图画七十子及二十二贤于庙壁上。以颜子亚圣,上 亲为之赞,以书于石。闵损已下,令当朝文士分为之赞。二十七年八月,又下制曰: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