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卷三(8/10)

食赐给被占土地的主人,务必从优酬偿。

二十一日,皇上住在赤岸泽,用牛、羊、猪三牲祭奠已故太师李穆的陵墓。

五月初九,突厥启民可汗派遣儿子拓特勤入京朝见天子。

初十,征调黄河以北十余郡的成年男子开凿太行山,直达并州,以使驰道畅通。

十八日,启民可汗派遣他的侄子毗黎伽特勤来京朝见天子。

二十三日,启民可汗派使者请求允许他入塞,奉迎皇帝车驾。

皇上不允许。

癸酉,有彗星进入文昌座上将宿,众星都动摇了。

六月初四,皇上在连谷打猎。

初十,下诏书说:行孝道、祭先祖,是最高的道德;把祖庙建高建大是最大的礼节。

然而质朴与文采在不同时代各有所重,增减变易因时而异,坑儒焚书使学说毁灭,文献典籍散失,典章制度埋没,有关宗庙的制度,经师的说法各不相同。

所以应立多少代祖先的庙,谁也说不清楚。

祖先们是应同在一庙中连室而居,还是每人各主一庙,也没定准。

朕获得奉祀祖宗的权利,恭敬地继承帝位,长想庄严地祭享祖先,使祭祀大典隆重。

为此,与众多居官任职的人商议,广泛访问儒士。

大家都认为高祖文皇帝承受上天的圣明之命,拥有华夏,拯救了四海的生灵,革除了百王的弊政,抚恤囚犯,减缓刑罚,人民都得以顺遂他们的习性,减轻徭役和赋税,家家户户全都安居乐业。

国家完整安定,车轨、文字统一。

中原文明向东流传,向西传播,没有不信服的。

往江南征伐北方人的仇敌,江南人民获得重生。

乘风驾橇的边远地方,历代帝王不曾去过,头上梳辫、前襟向左开的少数民族区域,声威和教化很少传播到。

现在这些地方的人无不到关塞叩头请降,到朝廷跪拜称臣。

译文交换无时断绝,书信往返每月都有,收藏兵器,停息武备,天下太平。

祥瑞吉利的征兆屡见,内外安福。

这真是太宏大壮美了,无法用言语表达。

朕又听说,道德淳厚的人,他的福泽能流传后世,治事明察的人,他的礼节繁多。

因此周朝的文王、武王,汉代的高祖、光武帝,他们的法令制度卓异出众,他们的谥号都很显贵高尚,这难道不是依据实情加以称述,亦即尊崇德高望重之人的意思吗?高祖文皇帝应当另立庙宇,来表彰他崇高的道德,仍遵守每月祭祀的规矩,以表达朕孝顺的心怀。

有关部门要按时建造,一定要符合典章制度。

另外声名地位既异,所用的礼仪也要有不同。

古时天子建立七代祖先的庙,这在前人经典中已明白记载,诸侯二昭、二穆,共立五代祖先的宗庙,礼仪有差别,所以古时以庙多为贵。

往昔帝王的礼仪,如今可以沿用,还要传给后代。

十一日,皇上住在榆林郡,启民可汗前来朝拜。

二十日,吐谷浑、高昌等国都派使臣来贡献土产。

二十七日,皇上登北楼,观看人们在黄河捕鱼,随后宴请百官。

秋七月初四,启民可汗上表请求改变服饰,沿用汉族的帽子和腰带。

下诏规定启民朝见皇帝时可不自称名字,地位在诸侯王之上。

初七,皇上在郡城东设大帐,帐下设仪仗、卫队,竖立旌旗,宴请启民及其部落三千五百人,表演散乐杂技助兴。

依等级赏赐启民及其部落成员。

十九日,杀光禄大夫贺若弼、礼部尚书宇文弼、太常卿高赹。

尚书左仆射苏威连坐免职。

征调成年男子百余万人修筑长城,西到榆林,东至紫河,十天就停止了,死亡民工十分之五六。

八月初六,皇上车驾从榆林出发。

初九,启民装饰庐舍,清扫道路,等候皇上的车驾。

皇帝驾莅他的帐蓬,启民捧杯为皇上祝寿,皇上留下宴饮并厚赐他。

皇上对高丽使者说:“回去后告诉你们国王,应当及早来朝拜。

不然的话,我要和启民一起去巡视你那国土了。”皇后也驾临义城公主的大帐。

十三日,启民可汗回突厥。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