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新(短)域名:xiguashuwu.com
卷十
音乐下
开皇九年,平陈,获宋、齐旧乐,诏于太常置清商署以guan之。求陈太乐令蔡子 元、于普明等,复居其职。由是niu弘奏曰:
臣闻周有六代之乐,至《韶》、《武》而已。秦始皇改周舞曰《五行》,汉高 帝改《韶舞》曰《文始》,以示不相袭也。又造《武德》,自表其功,故高帝庙奏 《武德》、《文始》、《五行》之舞。又作《昭容》、《礼容》,增演其意。《昭 容》生于《武德》,盖犹古之《韶》也。《礼容》生于《文始》,矫秦之《五行》 也。文帝又作《四时》之舞,故孝景帝立,追述先功,采《武德舞》作《昭德舞》, 被之guan弦,荐于太宗之庙。孝宣采《昭德舞》为《盛德舞》,更造新歌,荐于武帝 之庙。据此而言,递相因袭,纵有改作,并宗于《韶》。至明帝时,东平献王采 《文德舞》为《大武》之舞,荐于光武之庙。
汉末大luan,乐章沦缺,魏武平荆州,获杜夔,以为军谋祭酒,使创雅乐。时散 骑侍郎邓静善咏雅歌,乐师尹胡能习宗祀之曲,舞师冯肃晓知先代诸舞。总练研jing1, 复于古乐,自夔始也。文帝黄初,改《昭容》之乐为《昭业乐》,《武德》之舞为 《武颂舞》,《文始》之舞为《大韶舞》,《五行》之舞为《大武舞》。明帝初, 公卿奏上太祖武皇帝乐曰《武始》之舞,高祖文皇帝乐曰《咸熙》之舞。又制乐舞, 名曰《章斌》之舞,有事于天地宗庙及临朝大飨,并用之。
晋武帝泰始二年,遣傅玄等造行礼及上寿食举歌诗。张华表曰:“an汉、魏所 用,虽诗章辞异,兴废随时,至其韵逗曲折,并系于旧,一皆因袭,不敢有所改也。” 九年,荀勖典乐,使郭夏、宋识造《正德》、《大豫》之舞。改魏《昭武舞》曰 《宣武舞》,羽籥舞曰《宜文舞》。江左之初,典章堙紊,贺循为太常卿,始有登 歌之乐。大宁末,阮孚等又增益之。咸和间,鸠集遗逸,鄴没胡后,乐人颇复南度, 东晋因之,以ju钟律。太元间,破苻永固,又获乐工杨蜀等,闲练旧乐,于是金石 始备。寻其设悬音调,并与江左是同。
慕容垂破慕容永于长子,尽获苻氏旧乐。垂息为魏所败,其钟律令李佛等,将 太乐细伎,奔慕容德于鄴。德迁都广固,子超嗣立,其母先没姚兴,超以太乐伎一 百二十人诣兴赎母。及宋武帝入关,悉收南渡。永初元年,改《正德舞》曰《前舞》, 《大武舞》曰《后舞》。文帝元嘉九年,太乐令钟宗之,更调金石。至十四年,典 书令奚纵,复改定之。又有《凯容》、《宣业》之舞,齐代因而用之。萧子显《齐 书-志》曰:“宋孝建初,朝议以《凯容舞》为《韶舞》,《宣业舞》为《武德舞》。 据《韶》为言,《宣业》即是古之《大武》,非《武德》也。”故《志》有《前舞 凯容》歌辞,《后舞凯容》歌辞者矣。至于梁初,犹用《凯容》、《宣业》之舞, 后改为《大壮》、《大观》焉。今人犹唤《大观》为《前舞》,故知乐名虽随代而 改,声韵曲折,理应常同。
前克荆州,得梁家雅曲,今平蒋州,又得陈氏正乐。史传相承,以为合古。且 观其曲ti,用声有次,请修缉之,以备雅乐。其后魏洛yang之曲,据《魏史》云“太 武平赫连昌所得”,更无明证。后周所用者,皆是新造,杂有边裔之声。戎音luan华, 皆不可用。请悉停之。
制曰:“制礼作乐,圣人之事也,功成化洽,方可议之。今宇内初平,正化未 洽。遽有变革,我则未暇。”晋王广又表请,帝乃许之。
niu弘遂因郑译之旧,又请依古五声六律,旋相为gong。雅乐每gong但一调,唯迎气 奏五调,谓之五音。缦乐用七调,祭祀施用。各依声律尊卑为次。高祖犹忆妥言, 注弘奏下,不许作旋gong之乐,但作黄钟一gong而已。于是niu弘及秘书丞姚察、通直散 骑常侍许善心、仪同三司刘臻、通直郎虞世基等,更共详议曰:
后周之时,以四声降神,虽采《周礼》,而年代shen远,其法久绝,不可依用。 谨案《司乐》:“凡乐,圜钟为gong,黄钟为角,太簇为徵,姑洗为羽,舞《云门》 以祭天。函钟为gong,太簇为角,姑洗为徵,南吕为羽,舞《咸池》以祭地。黄钟为 gong,大吕为角,太簇为徵,圜钟为羽,舞《韵》以祀宗庙。”marong曰:“圜钟,应 钟也。”贾逵、郑玄曰:“圜钟,夹钟也。”郑玄又云:“此乐无商声,祭尚柔刚, 故不用也。”干宝云:“不言商,商为臣。王者自谓,故置其实而去其名,若曰有 天地人wu,无德以主之,谦以自牧也。”先儒解释,既莫知适从。然此四声,非直 无商,又律guan乖次,以其为乐,无克谐之理。今古事异,不可得而行也。
an《东观书-ma防传》,太子丞鲍鄴等上作乐事,下防。防奏言:“建初二年 七月鄴上言,天子食饮,必顺于四时五味,而有食举之乐。所以顺天地,养神明, 求福应也。今官雅乐独有黄钟,而食举乐但有太簇,皆不应月律,恐伤气类。可作 十二月均,各应其月气。公卿朝会,得闻月律,乃能gan天,和气宜应。诏下太常评 焉。太常上言,作乐qi直钱百四十六万,奏寝。今明诏复下,臣防以为可须上天之 明时,因岁首之嘉月,发太簇之律,奏雅颂之音,以迎和气。”其条贯甚ju,遂独 施行。起于十月,为迎气之乐矣。又《顺帝纪》云:“yang嘉二年冬十月庚午,以chun 秋为辟雍,隶太学,随月律。十月作应钟,三月作姑洗。元和以来,音戾不调,修 复黄钟,作乐qi,如旧典。”据此而言,汉乐gong悬有黄钟均,食举太簇均,止有二 均,不旋相为gong,亦以明矣。计从元和至yang嘉二年,才五十岁,用而复止。验黄帝 听凤以制律吕,《尚书》曰“予yu闻六律五声”,《周礼》有“分乐而祭”此圣 人制作,以合天地yinyang之和,自然之理,乃云音戾不调,斯言诬之甚也。
今梁、陈雅曲,并用gong声。an《礼》:“五声十二律,还相为gong。”卢植云: “十二月三guanliu转用事,当用事者为gong。gong,君也。”郑玄曰:“五声gong、商、角、 徵、羽。其yangguan为律,yinguan为吕。布十二辰,更相为gong,始自黄钟,终于南吕,凡 六十也。”皇侃疏:“还相为gong者,十一月以黄钟为gong,十二月以大吕为gong,正月 以太簇为gong。馀月放此。凡十二guan,各备五声,合六十声。五声成一调,故十二调。” 此即释郑义之明文,无用商、角、徵、羽为别调之法矣。《乐稽耀嘉》曰:“东方 chun,其声角,乐当gong于夹钟。馀方各以其中律为gong。”若有商、角之理,不得云gong 于夹钟也。又云:“五音非gong不调,五味非甘不和。”又《动声仪》:“gong唱而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