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薛摩儿听说谋反事,还与之应和,都不报告,应处以大辟之刑。
但因为一问他们就承认并揭发了问题,可以免除他的官职,免于一死。
我登基称帝,到现在六年了。
我只是白白地忙于政事,但教化却未融洽。
说这些话的时候,我心里辗转思念,的确深深地叹恨!临刑时,到了朝廷上,宇文忻见了高赹,向他叩头求哀。
刘昉勃然大怒,对宇文忻说:“事已如此,何必去叩头!”于是被杀,全部家产被没收,家人没官为奴。
几天后,皇上穿着丧服到射殿,把刘昉、宇文忻、梁士彦三家的家产全部放在前面,令文武百官射取之,以为鉴戒。
○郑译
郑译字正义,荥阳开封人。
祖父郑琼,魏国的太常。
父亲郑道邕,北周的司空。
郑译很有学问,又通晓音乐,善于骑射。
郑译的堂祖父、开府郑文宽,娶魏国的平阳公主。
平阳公主就是北周太祖元皇后的妹妹。
平阳公主没有儿子,周太祖就让郑译过继给她家。
因此,郑译小时就被周太祖亲近,总让他与太祖诸子玩耍。
十几岁时,郑译曾到相府司录李长宗处,长宗当众与郑译嬉戏。
郑译老着脸对长宗说:“明公您的地位、声望都不轻了,人们都看着您,您却这样玩耍嬉戏,这不是丧德吗?”长宗很奇异。
郑文宽后来生了两个儿子,郑译又回到了自己家里。
北周武帝时,郑译开始当给事中士,后任银青光禄大夫,转任左侍上士。
他与仪同刘日方总在皇上身边。
郑译那时死了妻子,周武帝令郑译娶梁国的安固公主。
武帝亲总万机后,以郑译为御正下大夫,继而转任太子宫尹。
当时太子大多失德,内史中大夫乌丸轨常劝武帝废掉太子而另立秦王,因此太子心里总是不安。
此后武帝下诏,让太子西征吐谷浑,太子于是私下里对郑译说:“秦王是皇上的爱子,乌丸轨是皇上的宠臣。
我这次出征,怎能免除公子扶苏被废、被杀的事呢?”郑译说:“愿殿下弘扬仁孝,不失为子之道而已,不要为别的事担心。”太子以为然。
破贼以后,郑译因功劳最大,赐开国子爵,食邑三百户。
后来因他与皇太子过于亲近,武帝大怒,削职为民。
太子又召他去,郑译仍像过去那样与太子亲近。
他因此对太子说:“殿下何时可得天下?”太子高兴,而更加亲近他。
武帝去世后,太子继位,这就是周宣帝。
宣帝越级提拔郑译当开府、内史下大夫,封他为归昌县公,食邑一千户,委他以朝政。
不久他升任内史上大夫,晋爵为沛国公,食邑五千户,又封他儿子郑善愿为归昌公,郑元琮为永安县男,又让他监修国史。
郑译很专权。
当时宣帝巡幸东京,郑译擅自将官府的建材据为己有,建造私人的府第。
因此他又被削职为民。
刘日方多次对宣帝说,劝重新起用他。
宣帝又召他,待他如初。
下诏让他兼管内史事。
起初,高祖杨坚与郑译有同学之谊,郑译又素知高祖相貌堂堂,与他倾心交好。
到这时,高祖被宣帝忌恨,心里不安,曾在深巷子里私下对郑译说:“我早想出京去辅佐藩王,这是你很清楚的。
我冒昧地把这托付给你,请稍稍给我留点意。”郑译说:“凭着你的功德、威望,天下归心。
你想多福,我怎敢忘记?有机会我会马上说的。”当时,将要派郑译南征,郑译请派元帅。
宣帝说:“你的意思怎样?”郑译回答说:“若定江南,不是贵戚大臣不能镇住。
可让隋公杨坚去,暂且让他当寿阳总管,以监督军事。”宣帝听从了他的话。
于是下诏以高祖为扬州总管,郑译发兵,与杨坚相会于寿阳,以讨伐陈国。
他们走了一些日子了,宣帝病了,于是与御正下大夫刘日方商议,带隋公回京受托。
继而郑译宣诏:文武百官都受高祖节度。
当时,御正中大夫颜之仪与宦官商议,引大将军宇文仲辅政。
宇文仲已到宣帝宝座跟前,郑译知道了,马上率领开府杨惠及刘日方、皇甫绩、柳裘一起入宫。
宇文仲与颜之仪见了郑译等人,很惊愕,犹豫一会,想出宫去,高祖因便抓了他们。
于是假传圣旨,又以郑译为内史上大夫。
次日,高祖为丞相,授郑译为柱国、相府长史、治内史上大夫事。
高祖为大冢宰后,总理万机,以郑译兼任天官都府司会,总管六府诸事。
郑译出入于高祖卧室之内,高祖对郑译,言无不从,赏赐的玉帛不计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