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卷六(7/7)

”于是奏告苏威与礼部尚书卢恺、吏部侍郎薛道衡、尚书右丞王弘、考功侍郎李同和等人一起结成朋党。

禁省中叫王弘为世子,称李同和为小叔,说他们就像是苏威的子弟。

又说苏威搞歪门邪道,让他的堂弟苏彻、苏肃等人混官当。

又,国子学请荡阴人王孝逸为书学博士,苏威嘱咐卢恺,任王孝逸为苏府参军。

皇上命蜀王杨秀、上柱国虞庆则等人一起调查处理,诸事皆被证明。

皇上让苏威读《宋书383-苏威留守京师。

隋炀帝继位后,加封苏威为上大将军。

到要兴修长城时,苏威劝告炀帝停止大兴劳役。

高颎、贺若弼等被杀,苏威因受株连,被免去官职。

过了一年多,又拜授他为鲁郡太守。

不久召他还京,参预朝政。

不久,拜授他为太常卿。

,这年随皇上征讨吐谷浑,升任左光禄大夫。

炀帝因苏威是前朝旧臣,渐渐加以重用。

一年多后,重新任命他为纳言。

他与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黄门侍郎裴矩、御史大夫裴蕴、内史侍郎虞世基参掌朝政,时人称为“五贵”

到辽东之役时,苏威以本来官职兼任左武卫大将军,升任光禄大夫,赐宁陵侯爵位。

这年,晋封房公爵位。

苏威自因年老,上表请求退休。

皇上不许,又让他以本官兼掌选举之事。

次年,随皇上征讨辽东,任右御卫大将军。

杨玄感造反时,炀帝把苏威请到军帐中,面有惧怕之色,对苏威说:“这个小儿很聪明,怎能不成为国家的忧患呢?”苏威说:“那些明辨是非、明断成功的人,才是聪明人。

杨玄感很粗疏,不是聪明人,肯定没什么可担忧的。

只是担心出现祸乱的苗头罢了。”苏威见劳役不息,百姓思乱,略略用这讽劝炀帝,炀帝竟不领悟。

随皇上还京,到涿郡,下诏苏威安抚关中,让苏威的孙子尚辇直长苏儇为副使。

他的儿子鸿胪少卿苏夔,先任关中简黜大使,一家三人,都奉命出使关中,关中三辅的人都认为这很荣耀。

过了一年多,炀帝亲下手诏说:“玉石因为光洁玉润,丹紫不能超过它的质地;松柏耐寒,霜雪不能凋零它的风采。

可以说温润、仁爱、强劲、正直,这是它们的天性吧。

房公苏威,生性温裕,见识远大,早居要职,熟悉国法,是先皇帝的旧臣,今朝廷的老臣。

他支柱国家,辅佐于我,守法奉公,卑身守礼。

过去汉朝有三杰,辅佐惠帝的是萧何。

周朝有十大治臣,辅佐成王的是邵。。

国家的宝贝,在于得到贤人,参预治理国家,成为万众瞻仰的人物,这才是好的。

可让他任开府仪同三司,余职如故。”苏威当时如此被尊重,大臣没谁可与他相比。

后随炀帝到雁门,被突厥人包围,朝廷危惧。

皇帝想轻骑突破重围出去,苏威劝告说:“守住城池,是我们的长处;轻骑突进,是敌方的长处。

陛下是万乘之主,怎能轻忽?”炀帝才罢。

突厥不久也解围而去。

车驾到太原,苏威对炀帝说:“现在盗贼不止,军队疲劳,愿陛下还京后,打好根基,为国家打算。”炀帝开始还以为然,最后却用宇文述等人的提议,而往东都洛阳去。

当时天下大乱,苏威知道炀帝不可改变,心中很担忧。

刚好炀帝问侍臣关于盗贼的事,宇文述说:“盗贼的确很少,不足为虑。”苏威不能胡说,就隐藏在殿柱背后。

炀帝叫苏威出来,问他。

苏威说:“我不管这事,不知盗贼多少,只担心他们越来越近。”炀帝说:“怎么讲?”苏威说:“盗贼以前占据长白山,现在近在荥阳、汜水一带。”炀帝不高兴而罢。

不久适逢五月初五,百官献礼,多献珍宝奇玩。

苏威献上一部《尚书》,旨在劝炀帝,炀帝更加不服气。

后来又问他讨伐辽东之事,苏威说,希望能赦免群盗,让他们讨伐高丽。

炀帝更加恼怒。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