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卷十六(7/7)

马,在朔州修筑大利城,以让染干居住。

安义公主死了,长孙晟又持节送义城公主嫁给染干。

长孙晟又上奏说:“染干的部落回来的多了,虽然住在长城之内,仍被雍闾抄略,跑来跑去很辛苦,不得安宁,请让他迁居五原,以黄河为险固,在夏州、胜州之间,从东往西到黄河,从南往北四百里,挖出大沟来,让他住在里头,随意放牧,免得被抄略,他的人马必定会安定下来。”皇上都听从了。

开皇二十年(600),都蓝部落大乱,可汗被部下杀死。

长孙晟因此上奏说:“现在王师面临突厥境地作战,屡有功勋,贼人内部离心,主子被杀。

乘机招降,必然都来投降。

请派染干的部下,分头去招降。”皇上同意,果然都来降附。

达头恐怖,又大集兵马。

下诏让长孙晟率领投降过来的突厥人,任秦川行军总管,归晋王杨广指挥,出兵讨敌。

达头与晋王杨广相抗。

长孙晟献计说:“突厥人饮水时,可以下毒。”因此在水上流下毒,达头的人畜饮水大多死去,于是大惊说:“老天爷下这种毒水,这是要灭亡我吧?”因此连夜逃走。

长孙晟追赶敌人,斩首一千多级,活捉一百多人,得到几千头牲畜。

晋王大喜,带长孙晟到内帐,一起饮酒,极其欢乐。

有突厥达官来投降,当时也在座,说:“突厥境内,很怕长孙总管,听到他的弓声,说是霹雳;见他跑马,说是闪电。”晋王笑着说:“将军发怒,威风震动域外,于是以雷霆为比,这是多么了不起啊!”官军班师,授长孙晟上开府仪同三司,又派人到大利城,安抚那些新近归附的突厥人。

仁寿元年(601),长孙晟奉表上奏说:“我夜登城楼,望见碛北有赤气,长一百多里,都像雨足下垂于地一样,按验兵书,这叫下血雨,它下面的国家必将破亡。

想灭匈奴,应在今日。”下诏杨素任行军元帅,长孙晟为受降使者,送染干北伐。

仁寿二年,官军到北河,适逢贼帅思力俟斤等人领兵抗拒。

长孙晟和大将军梁默打跑他们,转战六十多里,贼人大多投降。

长孙晟又叫染干分头派遣使者,往北方的铁勒等部落招降。

仁寿三年,有铁勒、思结、伏利具、浑、斛萨、阿拔、仆骨等十几个部落,都背叛达头,请求投降内附。

达头的部众都溃散了,他往西投奔吐谷浑。

长孙晟送染干,把他安置在碛口。

事情完毕后,长孙晟入朝,遇上高祖去世,朝廷匿丧不发。

炀帝把长孙晟带到高祖的灵柩前,委托他当内衙宿卫、知门禁事,即日拜授左领军将军。

遇上杨谅造反,炀帝令长孙晟以本官身份兼任相州刺史,调发华山以东的兵马,与李雄等人一起共同经略相州。

长孙晟推辞说:“我有个叫行布的儿子,现在在逆党所在的地方,我忽然承受这一重任,心里感到很不安。”炀帝说:“你的忠诚和勤勉,我很清楚。

现在这相州地方,本是齐国故都,人情很薄,容易骚动。

如发生动乱,贼人的势力就大了,我想能镇守那里的,只有你了。

你对国家有深情,不会因儿子而害忠君大义,所以委托你去,你别推辞了。”于是派他任相州刺史。

杨谅被打败后,让长孙晟还京,转任武卫将军。

大业三年(607),炀帝巡幸榆林,欲出塞外,陈兵耀武,经过突厥,到达涿郡。

担心染干惊恐,先派长孙晟往染干处说明此行用意,表达炀帝的意思。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