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卷二十二(6/7)

独卢思道被录用了八首。

所以当时人称他“八米卢郎”

后因泄漏省中机密,调出中书省而担任丞相西阁祭酒,历任太子舍人、司徒录事参军等职。

每每做官,常常遭谴受辱。

后来因擅自动用库钱,被罢官回家。

他曾在蓟北感叹万千,写了一首五言诗表达心中的情思,人们都认为写得很好。

几年后,又做京畿主簿,历任主客郎、给事黄门侍郎,待诏于文林馆。

周武帝平定北齐时,授他仪同三司,赶赴长安,与同辈阳休之等各写了《听蝉鸣篇》。

思道所作词意清切,被当时文人所推崇。

新野人庾信看完他们同题诗作后,惊叹不已,并高度称赞。

不久,思道因母亲有病而回乡了,正好遇到同乡的祖英伯和他的堂兄昌期、宋护等率兵叛乱,思道参与了这件事。

北周派柱国宇文神举前往讨伐,一举平定。

依法论罪思道应判死刑。

但神举平时知道思道的名气,从俘虏中把他提出来,让他撰写布告。

思道提笔成章,文不加点,神举很赏识他的才华而宽恕了他。

后来思道提升为掌教上士。

一年多后,思道被调回京师,奉皇上命令在郊外慰劳陈国使者。

不久,他因母亲去世而离职,没多长时间,又出仕做散骑侍郎,代理内史侍郎事。

此时,朝廷商议设置六卿,将废除大理寺。

思道陈奏皇上说:“省设驾部,寺存大仆,省有刑部,寺撤大理,这是重畜产而轻法度,的确不合适。”还申述:朝廷大堂不是杖罚臣子的地方,朝臣犯法受笞,应允许赎罪。

皇上都高兴地采纳了。

这一年,思道在京师去世,死时五十二岁。

皇上很惋惜,派使臣吊唁祭奠。

思道有文集三十卷,流传于世。

儿子卢赤松,大业年间(605~617)官至河东长史。

○薛道衡

薛道衡,字玄卿,河东汾阴人。

祖父薛聪,西魏齐州刺史。

父亲薛孝通,常山太守。

道衡六岁就成了孤儿。

他专精好学。

十三岁时,读《左传》,见子产相郑国之功,写下了《国侨赞》,文辞、情致都很不错,看见的人都感到很惊奇。

此后才名更加显著。

北齐的齐州牧、彭城王高氵攸,任他为兵曹从事。

尚书左仆射、弘农人杨遵彦是一代伟人,见了薛道衡,十分叹赏。

授为奉朝请。

吏部尚书、陇西人辛术与他交谈后感叹说:“郑玄的学业不会中断失传了啊!”河东人裴讠献看见他后说:“自从周鼎迁离河北,我还以为关西再没有孔子那样的人了,不料今日遇到薛君!”北齐武成帝作丞相时,召他为记室。

武帝即位后,几次升迁他,后至太尉府主簿。

一年多后,他兼任散骑常侍,负责接待北周、陈国的使者。

武平(570~575)初,朝廷让他和诸儒生修定《五礼》,任尚书左外兵郎。

陈国使者傅纟宰来齐,朝廷让薛道衡兼任主客郎中,接待陈国使者。

傅纟宰赠诗五十韵,道衡和之,南人北人都认为诗很美。

魏收说:“傅纟宰这么作,只是人们所说的把蚯蚓投给鱼吃罢了。”薛道衡待诏于文林馆,与范阳人卢思道、安平人李德林齐名,与他们很友好。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