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州刺史。
三年后,调义臣任宗正卿。
不久,转任太仆卿。
随炀帝征讨吐谷浑。
炀帝令义臣驻军于琵琶峡,军营相连达八十里,南接元寿,北连段文振,把吐谷浑国主包围在覆袁州。
此后又随炀帝征讨辽东,义臣率军直指肃慎道。
到了鸭绿江,与乙支文德交战,义臣每次都当先锋,一天打了七次胜仗。
后与各路人马都打了败仗,竟坐罪免职。
不久复职。
次年,以义臣为副将,与大将军宇文述去进攻平壤。
到了鸭绿江,碰上杨玄感作乱,班师回朝,代理赵郡太守。
妖贼向海公聚众作乱,寇掠于扶风、安定两地之间,义臣奉圣旨扫平了他们。
继而随炀帝再征讨辽东,义臣升为左光禄大夫。
当时渤海人高士达、清河人张金称,都相聚为盗,已有几万之众,攻陷郡县。
炀帝派将军段达进讨,不能取胜。
有诏让义臣率领从辽东回来的兵马几万去进剿。
义臣大破高士达,斩了张金称。
又收拾降兵,进入豆子赹,讨伐格谦,活捉了他。
义臣报告了朝廷。
炀帝厌恶他的威名,急急追他入朝。
贼人因此又强大起来。
义臣因军功升任光禄大夫,不久拜授礼部尚书。
不久,在官任上去世。
○卫玄
卫玄字文升,河南洛阳人。
祖父卫悦,西魏司农卿。
父亲卫扌剽,侍中、左武卫大将军。
卫玄小时即有才气见识,北周武帝为藩王时,召卫玄任记室。
升任给事上士,承袭兴势公的爵位,食邑四千户。
转任宣纳下大夫。
周武帝总理国政后,授卫玄为益州总管长史,赐给他万钉宝带。
稍有升迁,到任开府仪同三司、太府中大夫、兼管内史事,仍兼任京兆尹,有强干之名。
周宣帝时,卫玄因忤逆圣旨而被免除官职。
隋高祖作北周丞相,卫玄代理熊州刺史。
和州蛮人反叛,卫玄以行军总管身份打平了他们。
高祖受禅后,卫玄升任淮州总管,晋封同轨郡公爵。
后坐罪免职。
不久,拜授岚州刺史。
碰上大修长城的劳役,有诏让卫玄监督。
不久代理朔州总管,后任卫尉少卿。
仁寿初年,山獠造反作乱,卫玄出京当资州刺史,以镇守安抚那里。
卫玄到任后,当时山獠正在围攻大牢镇,卫玄单人独骑到獠人的兵营,对獠人说:“我是刺史,奉皇上圣旨来安抚你们,不要怕。”诸贼不敢动。
卫玄于是晓以利害,獠人的渠帅受了感动,解围而去。
前后归顺的獠人有十几万人。
高祖十分高兴,赐卫玄缣纟采二千匹,授他为遂州总管,仍让他安抚剑南。
炀帝即位,又调他当卫尉卿。
夷人、獠人舍不得他走,都来送行,几百里的路上,送者不绝。
卫玄晓谕他们说:“天子下诏书调我回去,我不能久留。”于是与他们告别,夷人、獠人挥泪而去。
过了一年多,转任工部尚书。
其后拜授魏郡太守,仍旧担任工部尚书。
炀帝对卫玄说:“魏郡是有名的都市,是要冲之地。
那里的百姓很奸刁,所以麻烦你去治理。
这个郡离首都并不太远,你应该常回京师,参谋朝政。”赐他缣纟采五百段,而派他去。
不久,拜授右侯卫大将军,代理左侯卫大将军之事。
大业八年(612),转任刑部尚书。
辽东战争中,他代理右御卫大将军,率部出增地道。
当时各路人马大多出师不利,只有卫玄所部全部回来。
拜授卫玄为金紫光禄大夫。
大业九年(613),炀帝到辽东,派卫玄与代王杨侑留守京师,拜授卫玄为京兆内史,仍旧担任刑部尚书,同意卫玄见机行事,又令代王待卫玄为老师。
碰上杨玄感围逼东都洛阳,卫玄率领步兵、骑兵七万人马增援东都。
部队来到华阴,挖了杨素的坟墓,焚烧了他的骨头,把坟地全部铲平了,以显示必死的决心给士兵看。
出了潼关,有人担心崤山、函谷关之间有埋伏,请从陕县沿黄河东下,直奔河阳,以进攻叛军的背后。
卫玄说:“以我看来,这一计谋不是杨玄感那小子所想得出来的。”于是击鼓前进。
过了函谷关,真如所预料的没有伏兵。
卫玄于是派武贲郎将张峻为疑兵,走南道,卫玄率统大部队奔向城北。
杨玄感迎战,卫玄边战边走,驻军于金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