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卷二十八(6/7)

国多闲,还请您养德怡神,读六经和诸子百家。

过去和您追西园之爱客,眷顾南皮的出游,您过去给我的恩典,我不会忘记。

史祥我自从忝为边将,几过寒暑。

我身在边疆,心向朝廷。

每到傍晚,清风徐起,明月孤照,就想鸣葭开路,就想坐在车后回到朝廷去。

边疆与京师山川悠远。

仰望浮云,让我潸然泪下。

太子对他很亲近。

炀帝即位后,汉王杨谅发兵造反,派部将綦良从滏口到黎阳,堵住白马津;派余公理从太行下河内。

炀帝任史祥为行军总管,驻扎在河阴,好久不能过黄河。

史祥对部下说:“余公理轻佻无谋,才能一向不足称道。

他又新近得志,以为部下很多可以依靠,仗着人多,必然骄傲。

而且,黄河以北的人不习兵战,即人们所说把市民赶去作战。

照我看来,他不难对付。”于是下令军中修造进攻用的器具。

余公理派人侦察到情况后,果然把部队驻扎在河阳内城,以防备史祥。

史祥于是把船靠在黄河南岸,余公理聚集甲兵以阻挡。

史祥于是挑选精兵从下游偷偷渡河,余公理率部拒守。

史祥到了须水,两军相对,公理军没布好阵,史祥纵兵猛攻,大破公理。

史祥东进黎阳,讨伐綦良等人。

綦良摆好阵势等待,还未交战,綦良就弃军逃走了。

于是他的部下溃不成军,史祥乘机纵兵,杀了一万多人。

史祥升任上大将军,赐缣采七千段,女乐十人,良马二十匹。

转任太仆卿。

皇上曾赐史祥诗道:“伯。。朝寄重,夏侯亲遇深。

贵耳唯闻古,贱目讵知今。

早扌票劲草质,久有背淮心。

扫逆黎山外,振旅河之阴。

功已书王府,留情《太仆箴》。”史祥上表辞谢,炀帝亲草诏书说:“往年有劳你问罪兴师于河北,反贼那时占据了两关之路,占据粮仓,阻断黄河,百姓胁从,人也很多了。

你尽忠奋勇,一举克定。

《诗经》上不是说‘丧乱既年,既安且宁’吗?如不是有雄才大略,谁能到这一步呀?所以我略略表示一下感谢之情,你又何必推辞呢?”不久,史祥升任鸿胪卿。

当时,突厥的启民可汗请求朝拜炀帝,炀帝让史祥去迎接他。

跟随炀帝征讨吐谷浑,史祥率部从小路袭击贼人,打败了他们,俘虏男女一千多人。

炀帝赐他奴婢六十人,马三百匹。

升任左光禄大夫,拜授左骁卫将军。

辽东战争中,他率部出蹋顿道,不利而还。

因此削职为民。

不久授他燕郡太守,被贼人高开道所包围,史祥装病不管事。

城陷后,高开道对他很客气。

○杨义臣

杨义臣,代人,本姓尉迟。

父亲尉迟崇,仕北周,为仪同大将军,率兵镇守恒山。

当时,隋高祖任定州总管。

尉迟崇知道高祖相貌非常,常常与他交结,高祖对他很亲近。

高祖为北周丞相后,尉迟迥造反,尉迟崇因与反贼是同族的缘故,把自己关在牢里,派人赴京请罪。

高祖下书慰问他,让他乘驿车回朝,把他老是安排在身边。

开皇初年,封尉迟崇为秦兴县公爵。

过了一年多,他随行军总管达奚长儒到周盘反击突厥,力战而死。

追赠他为大将军、豫州刺史,以尉迟义臣承袭他的官爵。

当时义臣还年幼,养育在宫中。

不满二十岁,就已奉诏像千牛那样当侍卫几年了,皇上给他的赏赐很多。

皇上闲谈时曾说到过去的一些朋友,看着义臣,嗟叹很久。

因此下诏书说:“我刚受命登基时,群凶尚未平定,有识之士,有足可怀。

尉迟义臣与尉迟迥,本同骨肉。

尉迟迥既已作乱于邺城,其父尉迟崇当时在常山,统帅部队,既与尉迟迥相邻,又与尉迟迥是至亲。

他知道逆顺的大理,认识天人的意思,就陈述丹心,担心被反贼牵连,于是自己把自己抓起来,请求到丞相府来。

到北狄入侵时,他又横戈杀敌,轻生重义,马革裹尸。

他的节操表现在生死之上,他的事迹贯穿于人间地下。

即使是给他高官大赏,并让官爵延及于他的子孙,也不足以表彰他松柏一样的壮志,也不足以表彰他的节义门庭。

义臣,可赐姓杨氏,赐钱三万贯,酒三十斛,米麦各百斛,把他编入杨门家谱,作皇帝我的堂孙。”不久,授杨义臣为陕州刺史。

义臣谨慎忠厚,长于骑马射箭,有将领之才,因此皇上很器重他。

其后,突厥达头可汗进犯边塞,义臣以行军总管身份,率领步兵、骑兵三万人马,出白道,与贼人相遇,交战,大破贼人。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