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使高昌入朝,伊吾献地,聚粮且末,师出玉门,关右骚然,颇亦矩之由也。
部分译文
○虞世基
虞世基字茂世,会稽余姚人。
父亲虞荔,陈国的太子中庶子。
世基小时即很沉静,喜怒不形于色,博学有高才,兼善草书、隶书。
陈国的中书令孔奂见了,感叹说:“南方人才之所以优秀,就因为有了这个人啊!”少傅徐陵听到他的大名,召他去,世基不去。
后来因公聚会,徐陵一看见他,就惊奇不已,对大臣们说:“这是当今的潘岳、陆机呀!”因此把弟弟的女儿嫁给了他。
世基仕陈国,开始任建安王的法曹参军事,历任祠部殿中二曹郎、太子中舍人。
升任中庶子、散骑常侍、尚书左丞。
陈后主曾在莫府山打猎,让世基作《讲武赋》,世基就在座中献上此赋,陈后主很赞赏他,赐马一匹。
陈国灭亡之后,世基归顺隋国,任通直郎,在内史省值班。
他家贫无产业,每每为人抄书,以养父母家人,心里怏怏不平。
曾作五言诗以表达感情,情理凄切,世人认为作得很好,诗人们没有不吟咏的。
不久,授为内史舍人。
炀帝即位后,对他更加礼遇。
秘书监河东人柳顾言博学有才,很少推重他人,到这时与世基相见,感叹说:“天下当会共同推许此人,他不是我们这些人所能赶得上的。”世基不久迁任内史侍郎,因遭母丧而离职,悲哀过度,只存一副骨头架子。
有诏书令他复职管事。
拜见皇上那一天,他差点站不起来,皇上让左右扶他起来,同情他那骨瘦如柴的样子,让他吃肉。
世基一吃肉,就悲哽不已,不能下咽。
皇上让人对他说:“正委任你作官,你要为国家珍惜自己的身体。”前后几次劝他。
皇上重视他的才干,对他很亲近很礼遇,让他专管机密,与纳言苏威、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黄门侍郎裴矩、御史大夫裴蕴等掌管朝政。
那时天下多事,四方的表奏每天都有数以百计的。
炀帝那时正显示老成持重,不在朝廷上断事,而是在入阁之后,才召世基去,口授旨意。
世基回到省里后,才起草诏书,每天都要写上百张纸,没什么遗漏错误。
他就是这样精确严密。
辽东战争后,世基升任金紫光禄大夫。
后随炀帝到雁门,炀帝被突厥人包围,战士们多遭失败。
世基劝炀帝多用重赏,亲自安抚将士,又下诏书暂停讨伐辽东的战事。
炀帝听了他的建议,军心这才重新振作起来。
雁门之围被解后,赏赐没兑现,又下了讨伐辽东的诏书,因此世人说炀帝骗人,朝野离心离德。
炀帝巡幸江都,途中住在巩县。
世基因盗贼一天比一天厉害,请皇上发兵屯驻在洛口仓,以防不测。
炀帝不听,只回答说:“你是书生,一定还很害怕。”那时天下大乱,世基知道炀帝无法劝阻,又因高赹、张衡等人相继被杀,怕自己遭祸,所以虽任近臣,也只是唯唯诺诺,不敢忤逆炀帝的心意。
盗贼一天比一天厉害,郡县多被攻陷。
世基知道炀帝厌恶多次听到这类消息,于是少交表状,不告诉实情。
因此后来外面有巨变,炀帝也不知道。
○裴蕴
裴蕴,河东闻喜人。
祖父裴之平,梁国的卫将军。
父亲裴忌,陈国的都官尚书,与吴明彻一起,被北周俘虏,赐爵江夏郡公,入隋十几年后去世。
裴蕴生性明辩,有吏才。
在陈国时,历任直阁将军、兴宁县令。
裴蕴因其父亲在北方,偷偷奉表给高祖,请求当内应。
平定陈国后,皇上全部看了江南文士的材料,到裴蕴,皇上因他向有向化忠隋之心,越级提拔他当仪同。
左仆射高赹未领会皇上的意图,劝谏说:“裴蕴无功于国,但他得到的宠爱超过了同辈人,我看不出这样作有什么合适。”皇上又加授裴蕴上仪同。
高赹又劝告,皇上说:“可加授裴蕴开府。”高赹才不敢再说,当即授他开府仪同三司,礼遇优宠。
裴蕴历任洋州、直州、棣州三刺史,俱有能干之名。
大业初,裴蕴的政绩,经过考察,连年第一。
炀帝听说他善于为政,调他当太常少卿。
起初,高祖不好声色,派牛弘定乐,只要不是正声、清商及九部四亻舞之色,全部不要,让其到民间去。
到现在,裴蕴揣摩到炀帝的意思,上奏炀帝,把天下周、齐、梁、陈各国的乐家子弟,都搜来当乐户。
六品官以下,一直到庶民百姓,凡有善于音乐和倡优百戏的,全部到太常当值。
此后异技淫声全部汇集到乐府,各行各当都设博士弟子,让其转相教习,把乐人增加到三万多人。
炀帝很高兴,升他为民部侍郎。
那时,尚承高祖和平之后,法网疏阔,户口多有遗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