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考校,独为称首,宜升戎秩,兼进籓条。可上仪 同三司,伊州刺史。”明年,以疾征,吏人号泣于道。及疾愈,复乞骸骨,又不许, 转道州刺史。悉以秩俸买牛犊鸡猪,散惠孤弱不自存者。好单骑巡人,家至户入, 阅视百姓产业。有修理者,于都会时乃褒扬称述。如有过恶,随即训导,而不彰也。 由是人行义让,有无均通,男子相助耕耘,妇人相从纺绩。大村或数百户,皆如一 家之务。其后请政事,上优诏听之。仁寿中,上明公杨纪出使河北,见景茂神力不 衰,还以状奏。于是就拜淄州刺史,赐以马轝,便道之官。前后历职,皆有德政, 论者称为良牧。大业初卒官,年八十七。谥曰康。身死之日,诸州人吏赴丧者数千 人,或不及葬,皆望坟恸哭,野祭而去。
○辛公义
辛公义,陇西狄道人也。祖徽,魏徐州刺史。父季庆,青州刺史。公义早孤, 为母氏所养,亲授书传。周天和中,选良家子任太学生,以勤苦著称。武帝时,召 入露门学,令受道义。每月集御前令与大儒讲论,数被嗟异,时辈慕之。建德初, 授宣纳中士。从平齐,累迁掌治上士、扫寇将军。高祖作相,授内史上士,参掌机 要。开皇元年,除主客侍郎,摄内史舍人事,赐爵安阳县男,邑二百户。每陈使来 朝,常奉诏接宴。转驾部侍郎,使往江陵安辑边境。七年,使勾检诸马牧,所获十 余万匹。高祖喜曰:“唯我公义,奉国罄心。”从军平陈,以功除岷州刺史。土俗 畏病,若一人有疾,即合家避之,父子夫妻不相看养,孝义道绝,由是病者多死。 公义患之,欲变其俗。因分遣官人巡检部内,凡有疾病,皆以床舆来,安置F事。 暑月疫时,病人或至数百,F廊悉满。公义亲设一榻,独坐其间,终日连夕,对之 理事。所得秩俸,尽用市药,为迎医疗之,躬劝其饮食,于是悉差,方召其亲戚而 谕之曰:“死生由命,不关相着。前汝弃之,所以死耳。今我聚病者,坐卧其间, 若言相染,那得不死,病兒复差!汝等勿复信之。”诸病家子孙惭谢而去。后人有 遇病者,争就使君,其家无亲属,因留养之。始相慈爱,此风遂革,合境之内呼为 慈母。后迁牟州刺史,下车,先至狱中,因露坐牢侧,亲自验问。十余日间,决断 咸尽,方还大F。受领新讼,皆不立文案,遣当直佐僚一人,侧坐讯问。事若不尽, 应须禁者,公义即宿F事,终不还閤。人或谏之曰:“此事有程,使君何自苦也!” 答曰:“刺史无德可以导人,尚令百姓系于囹圄,岂有禁人在狱而心自安乎?”罪 人闻之,咸自款服。后有欲诤讼者,其乡闾父老遽相晓曰:“此盖小事,何忍勤劳 使君。”讼者多两让而止。时山东霖雨,自陈、汝至于沧海,皆苦水灾。境内犬牙, 独无所损。山出黄银,获之以献。诏水部郎娄崱就公义祷焉。乃闻空中有金石丝竹 之响。仁寿元年,追充扬州道黜陟大使。豫章王暕恐其部内官僚犯法,未入州境, 预令属公义。公义答曰:“奉诏不敢有私。”及至扬州,皆无所纵舍,暕衔之。及 炀帝即位,扬州长史王弘入为黄门侍郎,因言公义之短,竟去官。吏人守阙诉冤, 相继不绝。后数岁,帝悟,除内史侍郎。丁母忧。未几,起为司隶大夫,检校右御 卫武贲郎将。从征至柳城郡卒,时年六十二。子融。
柳俭郭绚 敬肃
柳俭,字道约,河东解人也。祖元璋,魏司州大中正、相华二州刺史。父裕, 周闻喜令。俭有局量,立行清苦,为州里所敬,虽至亲昵,无敢狎侮。周代历宣纳 上士、畿伯大夫。及高祖受禅,擢拜水部侍郎,封率道县伯。未几,出为广汉太守, 甚有能名。俄而郡废。时高祖初有天下,励精思政,妙简良能,出为牧宰,以俭仁 明著称,擢拜蓬州刺史。狱讼者庭遣,不为文书,约束佐史,从容而已。狱无系囚。 蜀王秀时镇益州,列上其事,迁邛州刺史。在职十余年,萌夷悦服。蜀王秀之得罪 也,俭坐与交通,免职。及还乡里,乘敝车羸马,妻子衣食不赡,见者咸叹服焉。 炀帝嗣位,征之。于时以功臣任职,牧州领郡者,并带戎资,唯俭起自良吏。帝嘉 其绩,用特授朝散大夫,拜弘化太守,赐物一百段而遣之。俭清节逾励。大业五年 入朝,郡国毕集,帝谓纳言苏威、吏部尚书牛弘曰:“其中清名天下第一者为谁?” 威等以俭对。帝又问其次,威以涿郡丞郭绚、颍川郡丞敬肃等二人对。帝赐俭帛二 百匹,绚、肃各一百匹。令天下朝集使送至郡邸,以旌异焉。论者美之。及大业末, 盗贼蜂起,数被攻逼。俭抚结人夷,卒无离叛,竟以保全。及义兵至长安,尊立恭 帝,俭与留守李粲缟素于州,南向恸哭。既而归京师,相国赐俭物三百段,就拜上 大将军。岁余,卒于家,时年八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