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若乃不仁恕而肆其残暴,同民木石,专任捶楚。巧诈 者虽事彰而获免,辞弱者乃无罪而被罚。有如此者,斯则下矣, 非共治所寄。今之宰守,当勤于中科,而慕其上善。如在下条, 则刑所不赦。又当深思远大,念存德教。先王之制曰,与杀无 辜,宁赦有罪;与其害善,宁其利淫。明必不得中,宁滥舍有 罪,不谬害善人也。今之从政者则不然。深文巧劾,宁致善人 于法,不免有罪于刑。所以然者,皆非好杀人也,但云为吏宁 酷,可免后患。此则情存自便,不念至公,奉法如此,皆奸人 也。夫人者,天地之贵物,一死不可复生。然楚毒之下,以痛 自诬,不被申理,遂陷刑戮者,将恐往往而有。是以自古以来, 设五听三宥之法,着明慎庶狱之典,此皆爱民甚也。凡伐木杀 草,田猎不顺,尚违时令,而亏帝道;况刑罚不中,滥害善人, 宁不伤天心、犯和气也!天心伤,和气损,而欲阴阳调适,四 时顺序,万物阜安,苍生悦乐者,不可得也。故语曰,一夫吁 嗟,王道为之倾覆,正谓此也。凡百宰守,可无慎乎。
若有深奸巨猾,伤化败俗,悖乱人伦,不忠不孝,故为背 道者,杀一利百,以清王化,重刑可也。识此二途,则刑政尽 矣。
其六,均赋役,曰:
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明先王 必以财聚人,以仁守位。国而无财,位不可守。是故(五)三 以来,皆有征税之法。虽轻重不同,而济用一也。今逆寇未平, 军用资广,虽未遑减省,以恤民瘼,然令平均,使下无匮。夫 平均者,不舍豪强而征贫弱,不纵奸巧而困愚拙,此之谓均也。 故圣人曰 :“盖均无贫。”
然财货之生,其功不易。织纴纺绩,起于有渐,非旬日之 间,所可造次。必须劝课,使预营理。绢乡先事织纴,麻土早 修纺绩。先时而备,至时而输,故王赋获供,下民无困。如其 不预劝戒,临时迫切,复恐稽缓,以为己过,捶扑交至,取办 目前。富商大贾,缘兹射利,有者从之贵买,无者与之举息。 输税之民,于是弊矣。
租税之时,虽有大式,至于斟酌贫富,差次先后,皆事起 于正长,而系之于守令。若斟酌得所,则政和而民悦;若检理 无方,则吏奸而民怨。又差发徭役,多不存意。致令贫弱者或 重徭而远戍,富强者或轻使而近防。守令用怀如此,不存恤民 之心,皆王政之罪人也。
太祖甚重之,常置诸座右。又令百司习诵之。其牧守令长, 非通六条及计帐者,不得居官。
自有晋之季,文章竞为浮华,遂成风俗。太祖欲革其弊,
因魏帝祭庙,群臣毕至,乃命绰为大诰,奏行之。其词曰:
惟中兴十有一年,仲夏,庶邦百辟,咸会于王庭。柱国泰 洎群公列将,罔不来朝。时乃大稽百宪,敷于庶邦,用绥我王 度。皇帝曰 :“昔尧命羲和,允厘百工。舜命九官,庶绩咸熙。 武丁命说,克号高宗。时惟休哉,朕其钦若。格尔有位,胥暨 我太祖之庭,朕将丕命女以厥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