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卷三十七(6/7)

刁柔、裴昂之以儒学为世人所知,却不能胜任史书的编辑工作。高孝干用歪门邪道求得的官职。凡参加修史的,其祖宗姻戚都被收录,而且讲的都是好话。收性格急躁,心胸也不宽广,对有怨恨的人,多没其善、扬其恶。收常言:“哪家小子,敢向魏收变脸!抬举,可让上天,贬抑,可使入地。”当初收在神武手下任太常少卿修国史,得阳休之的帮助,于是向休之表示谢意,说:“无法感激你的恩德,但我要为你作一佳传。”休之父固,魏代为北平太守,由于贪残暴虐被中尉李平弹劾而受惩处,此事在《魏起居注》中有记载。但魏收的书却是:“固任北平太守,甚有惠政,因公事犯法,被免官。”又说:“李平极其尊敬推崇阳固。”对于魏来说,尔朱荣是盗贼,收认为高姓出自尔朱,又收受了尔朱荣儿子的贿赂,所以少写其罪恶而增加其善举,他在荣传的论中说:“如果修德义之风的话,豕韦、大彭、伊尹、霍光就不值得一提了。”

时论认为收修史不公平。文宣便诏收在尚书省与各家子孙论讨,前后投诉的有一百多人,有的说漏失了家世职位,有的说家史上没有这样的记录,有的说妄加诋毁,收则依照人们的责问分别进行了答复、解释。范阳卢斐父卢同附在族祖卢玄的传后,顿丘李庶家传记他们本是梁国蒙地人,因此斐、庶讥讽说:“史书不直。”魏收性急,听后十分愤慨,上书皇帝诉说诬陷之苦和即将遭受杀戮的情况,帝大怒,亲自诘问。斐说:“我的父亲仕魏,位至仪同,功名显著,名闻天下,同收无亲无邻,所以不被立传。博陵人崔绰,官位只不过是本郡的功曹,更是没有什么事迹,但他是收的亲戚,便被置于传首。”收说:“绰虽官位低下,但名义可嘉,合乎立传的要求。”帝说:“你从哪方面知道他是好人?”收答:“高允曾经为绰写过赞语,称他有道有德。”帝说:“司空是才士,他为人作赞,自然要讲好话,这就像你为人作文章那样,说人好难道都是真话?”收无言再对,战栗不止。因帝很早就推赏收的文才,故没有加罪。这时太原人王松年也毁谤魏收,当斐、庶均获罪,并遭鞭打、罚配甲坊,有人因此事而被处死时,卢思道也受到了惩处。不过,人们依然还是不满,这样,帝便下令魏史暂不发行,敕百官博议,还允许有疑问者入署,不实者陈牒。虽然如此,人们还是议论纷纷,称魏史为“秽史”,投诉者一个接一个,收则无可奈何。左仆射杨忄音、右仆射高德政两人权倾朝野,同收关系密切,收便为这两家立传。二人不让人们说史不实,就阻碍诉讼,一直到文宣帝去世,才算结束。尚书陆操曾对杨忄音说:“魏收的《魏书》可谓博物宏才,对魏室立下了汗马功劳。”。。对收说:“这是不刊之书,当会传之万古。遗憾的是论及诸家枝叶姻亲,过于繁杂,与旧史体例不同罢了。”收说:“以往由于中原丧乱,各家谱牒,遗逸殆尽,所以详细地记录了那些支流。望你观过知仁,不要对我特别指责。”

八年夏,拜太子少傅,监修国史,再参议制定律令。三台建成,文宣说:“台成应该有赋。”杨忄音提前告诉了魏收,收上《皇居新殿台赋》,其文非常的壮丽。他人所作,从邢邵开始都赶不上。收上赋前几天才告知邢邵,邵后来对人讲:“收很讨厌,不早点给我讲。”帝曾出游东山,敕收作诏,宣扬威德,晓喻西魏,很快写成,且词理极壮。帝当着百官的面,大加赞叹。兼太子詹事。收娶其舅舅之女,即崔昂的妹妹,育有一女,无子。魏太常刘芳的孙女,中书郎崔肇师的女儿,均因夫家犯罪受株连,帝都赏赐给收做妾,时人拿他与贾充置左右夫人相比。但两妾都没有生养儿子。收后来病重的时候,担心自己死后嫡妾不谐,就放走了刘、崔二妾。病愈后回忆此事,作《怀离赋》表述自己的心意。文宣每当酒足饭饱之后,说:“太子懦弱,社稷事重,当传位于常山。”收对杨。。说:“古人云,太子为国家的根本,是不能动摇的。至尊三杯酒下肚,就说传位给常山,这将会使臣下疑贰。如果是真的,应该快些行动。这绝对不是戏言。魏收既然是师傅,就应该保护好太子,哪怕是杀了头,我只是担心国家不得安宁。”。。将收讲的话向帝作了报告,从此之后,帝就不讲这样的话了。帝多次设宴,收常侍从在侧。皇太子纳郑良娣为妃,有司备置牢馔,帝猛食酣饮后,站起来掀翻了桌子。继而问收说:“明白我的意思吗?”收说:“我以为良娣既然是东宫之妃,按理酒桌上不应有牛、羊等,陛下也是这样想的,所以掀翻了桌子。”帝大笑,握着收的手说:“只有你晓得我的心思。”安德王延宗纳赵郡李祖收的女儿为妃,后帝前往李宅赴宴,妃的母亲将两颗石榴贡献在帝的面前。问侍从,均不解其意,帝扔掉了石榴。收说:“石榴房中多子,王刚结婚,妃母希望女儿有众多的子孙。”帝十分高兴,叫收赶快把石榴捡回来,还赐收美锦二匹。十年(559),拜仪同三司。帝在酒席上,口敕收为中书令,叫中书郎李。。在树下造诏。李。。认为收是一代盛才,不能随便轻率,很久也没有写成。写好后,帝已醒酒,再不提及,李。。也就把诏压下了,事情便告结束。

帝死于晋阳,驿车征召魏收和中山太守阳休之参议吉凶礼仪,并一同执掌诏诰。授侍中,迁太常卿。文宣帝的谥、庙号、陵名,都是收定下来的。孝昭帝在宫中主事,命收于禁中作诸种诏诰文书,几天也不让他出门。转中书监。皇建元年(560),除兼侍中、右光禄大夫,依然为仪同、监修国史。收先为王昕副使往梁,两人关系紧张,时昕与弟。。关系密切。孝昭别令阳休之兼中书,在晋阳执掌诏诰,留收在邺城,这大概是。。做了小动作。收心中忿忿不平,对太子舍人卢询祖说:“如果让你起草文诰,我也就没有意见了。”又授祖。。为著作郎,想让他代替收。司空主簿李翥是位文词之士,听到这两条消息后对人讲:“诏诰全由阳子烈,著作复委祖孝征,文史顿失,恐怕魏收要发病于背部了。”帝诏令议论二王三恪,收依据王肃、杜预的观点,把元、司马氏作为二王,连同曹就成了三恪。又诏告诸礼学之官讨论,他们都赞同郑玄的五代之议。孝昭后姓元,也就是说恪的范围不能太广,所以讨论后便顺从了收的主张。又拜兼太子少傅,解除侍中之职。

因为魏史没有刊行,所以帝诏收再加审定增补。收依照诏令,颇多改正。当诏令颁行魏史时,收认为只是置放秘阁,外人无法看见,不妥。于是帝下令一套付并府保存,一套收藏在邺城,准许人们任意阅读抄写。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