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京,任卢潜为扬州刺史,领行台尚书。
卢潜在淮南任职十三年,总揽军政大权,非常有成绩,陈对他很害怕。陈帝在写给边关守将的信中说:“卢潜仍驻守在寿阳,要打探他什么时候回朝,这个家伙一日不死,就是国家的祸患,你要对他加强戒备。”显祖刚平定淮南时,免除了十年的租税和徭役。十年之后,到了天堑、亘迢年间,各种税收非常繁杂。再加上高元痉执政时,禁止百姓捕鱼打猎,百姓没有了生活来源。胡商欠了官家债务,太监陈德信放任他们胡说自己依附于淮南的富户,让州县去缴收。又下令把几千匹突厥马送到扬州境内,命令当地富豪收买。刚刚交完了钱,就又下令搜求江淮之间的马匹,全部收为官马。由此百姓骚动,怨恨之极,卢潜逐事安抚民众,并利用权谋加以调和,江淮地区才得以平安无事。
武平三年,入朝任五兵尚书。扬州的官员百姓因为卢潜信奉佛教,戒丁酒肉,就举办了大规模的僧会,用香花装饰在道路两旁,痛哭流涕地为他送行。卢潜叹惜说:“恐怕时间不长我就又回来了。”到达邺不久,陈将吴明彻渡过长江侵掠,又任命卢潜为扬州道行台尚书。五年,和王琳等人同时被俘。不久死在建业,时年五十七岁,他的家人买出他的尸体运回北方安葬。追封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右仆射、兖州刺史。卢潜没有儿子,把弟弟卢士邃的儿子元孝指定为继承人。
卢±达,字玉渔,年少时被崔显看重,崔显说:“这两兄弟是年轻一辈中的优秀人物,但很遣憾他们都不读书。”历任侍御史、司徒祭酒、尚书郎、塑壁令、尚书左右丞、吏部郎中,出任史山太守,带室州长史。变灭亡后去世。
卢潜从祖兄卢怀仁,字子友,是魏司徒司马卢道将的儿子。他研究学问而且有文采,性情恬静安详,有悠然自得的意趣。历任太尉记室、弘农郡守,也不去赴任,选择在陈留县界内居住。创作的诗、赋、铭、颂有两万多字,又撰写《中表实绿》二十卷。怀仁很有操行,善与人交往,和琅邪王衍、陇西李寿之彼此相知。曾经对王衍说:“当初太丘德行很深,许劭知道却不加注意;嵇康本性懒散,钟会拜访他却不说一句话。我处在季孙氏和孟孙氏即上等和下等之间,去掉他们太绝对的东西。”王衍认为他说得对。武平末年去世。
蛀兄长的儿子蓝之,年少时就有名望。历任太子舍人、室业别驾、塞垩太守。亘迢年间任都水使者,死在任上。
怀仁叔伯弟弟旦堑,是垫尚书左仆射卢道崖的儿子。亘侄末年任尚书郎。为人沉静有才识,宽厚有涵养,举止得体。天保年间,尚书王昕由于清谈获罪,他的弟弟仍然保持这种情操,但从此以后,清谈的风气就很淡了。垦鱼和蛆丘奎羞、堑球刘泰珉、魉陆彦师、盐迺辛德源、立愿王恺都是年轻一代中的风流之士。
昌衡叔伯弟思道。是魏处士卢道亮的儿子,俊美豪放,少年时以富有才学而得盛名。武平末年,任黄门侍郎,待诏文林馆。
思道叔伯兄正达、正思、正山,是魏右光禄大夫卢道约的儿子。正达任尚书郎,正思任北徐州刺史、太子詹事、仪同三司,正山任永昌太守。兄弟三人因为是皇后的舅舅,在武平年间都得到了优待。
正山的儿子公顺,早就以博学知名.亘进年间任符玺郎,待韶文林馆。和担噬崔君洽、胧酉李师上志同道合。随从皇上到置历,寄住在寺院中,朝中大臣称他们为“康寺三少”,被当时人所推许.
正达叔伯弟熙裕,是卢道舒的儿子。因为大哥卢道将让出了爵位,所以熙裕承袭了固安伯。为人崇尚清淡守道,有古人的遣风,受到亲戚们的敬重。
卢潜叔伯兄恳之,是魏尚书卢义僖的儿子.清心寡欲,死时官任司徒记室参军。
崔劫,字彦玄,原是清河人。曾祖崔旷,南渡黄河,居住在青州之束,当时宋氏在黄河以南建立冀州,设置郡县,于是成为东清河郡人。南县又分成两部分,又成为东平原贝丘人。崔家世代是三齐的望族。祖父崔灵延,任宋长广太守。父亲崔光,任魏太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