琳之于昙顼,不肯北面事之明矣,窃谓计之上者。若不推赤心于琳,别遣余人掣肘,复成速祸,弥不可为。"彦深叹曰:"弟此良图,足为制胜千里,但口舌争来十日,已不见从。[七]时事至此,安可尽言。"因相顾流涕。
武平七年,周武平齐,与阳休之、袁聿修等十八人同□入京,授仪同大将军、司成下大夫。隋开皇初,授莒州刺史,至州,遇疾去官。开皇六年卒,年六十六。文宗以贵游子弟升朝列,才识敏赡,以干局见知。然好游诣贵要之门,故时论以为善于附会。
子师,少好学,明辨有识悟,尤以吏事知名。河清初,司空参军事,历侍御史、太常丞、尚书左外兵郎中。隋开皇中尚书比部、考功侍郎。大业初,卒于大理少卿。
文宗弟文举,亦有才干,历尚书比部、二千石郎中,定州长史,带中山郡守。卒于太尉长史。
文宗从父兄楷,字那延,有器干,善草隶书。历尚书左民部郎中、[八]治书侍御史、长乐、中山郡守、京畿长史、黄门郎、假仪同三司。
齐灭,朝贵知名入周京者:度支尚书元修伯,魏文成皇帝之后,清素寡欲,明识理体。少历显职,尚书郎、治书侍御史,司徒左长史、数郡太守、光州刺史,所在皆着声绩。及为度支,属政荒国蹙,储藏虚竭,赋役繁兴。修伯忧国如家,恤民之劳,兼济时事,询谋宰相,朝夕孜孜,与录尚书唐邕□换取舍,颇有裨益。周朝授仪同大将军、载师大夫。其事行史阙,故不列于传。齐末又有□省尚书陇西辛□、散骑常侍长乐潘子义并以才干知名。入仕周、隋,位历通显云。
论曰:李稚廉等以材能器干,所在咸着声名。封述聚积财贿,敝于鄙吝,季良以学浅为累,文宗以附会见称。然则羊、李二贤足为具美,士人君子可不慎与?
赞曰:惟兹数贤,干事贞固,生被雌黄,殁存缣素。封及源、许,终为身蠹。
校勘记
[一] 时互有所称 三朝本"互"作"牙",南本以下诸本作"雅",百衲本作"□",即"互",册府卷七二八宋本作"□",影明本作"玄",皆"互"的形讹。按"□"先讹"牙",南本臆改作"雅",他本从之。今从百衲本。
[二] 行东都事 按北齐无"东都",疑是"东郡"之讹。
[三] 三年卒 按上不记年号,据本书卷八后主纪,许惇以武平三年为左仆射,武平之后,隆化、德昌、承光都非常短暂,此三年必是武平三年,上脱"武平"二字。
[四] 同郡邢卲为中书监德望甚高惇与卲竞中正 按邢卲是河间鄚人,许惇是高阳新城人,并非同郡。二郡同属瀛州,所争者是州大中正。州也可称部,疑"同郡"为"同部"之讹。
[五] 显祖初为仪同三司开府仓曹参军事 按"开府"下有脱文,当云:"显祖初为仪同三司,开府,[以烈为]仓曹参军事。"若非脱,则上云"显祖初",下又云"天保初",殊嫌重复。本书卷四文宣纪记高洋于天平二年授仪同三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