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要地,时常接待梁的使者,尤其需要一个得力之人,世宗推荐稚廉,任济州仪同长史。又改任瀛州长史。高祖经过冀州时,检查河北六州全部的文书簿籍,核对户的增减。这些都是高祖亲自分派布置,骑马行军,检查所需要的簿籍,头绪繁多,却必须立即准备妥当。稚廉能随机应变,马上办好,他经常提前作好准备,与高祖的要求相符合,从而成为其他各州的榜样。高祖回头对司马子如说:“看稚廉处理事情,足以让人心情愉快。”于是召集文武几万人,让郎中杜弼宣布皇上的旨意,慰劳稚廉,并且责问各州长史、太守县令等,其他人都一齐谢罪,衹有稚廉上前谢恩,旁观的人都很感叹羡慕。这一天,高祖赏给他牛和酒。回到并州后高祖把造件事告诉了世宗。世宗高兴地对别人说:“我可算是善于发现人才了。”
世宗继承高祖后,召稚廉来到晋阳,在自己府中作属官。世宗对杜弼说:“并州是成就帝业之地,需要有好的长史,你们可以推荐自己了解的人。”当时各人都推举了自己认为称职的人,不合世宗的意。众人一时没有说话。世宗便对陈五尘说:“我告诉你一位优秀的长史,就是李稚麈。”于是任他并州长史。稚廉经常出入世宗的府第,和盐迺圭组等六人并称为馆客,用上宾的礼节招待他们。
丢堡初,任安南将军、主愿型太守。题担曾经召见他,向他咨询治国的方略,谈及政策刑罚宽严,题担主张严刑峻法,歪陨坚持认为遣一主张是错误的,显祖很不高兴。他说到杨情时,误说成扰公。因为回答不得体,被任命为济阴郡太守,带酉兖州刺史。召入任太府少卿,不久改任廷尉少卿,升太尉长史。肃宗即位后,兼散骑常侍、省方大使。巡察回来后,他所上的奏章大都被采纳。任金业刺史时,也有政绩,任期未满,又代理坏处刺史。回到朝内,授兼太仆卿,改任大司农卿、赵业大中正。玉堑元年,加授骠骑大将军、大理卿,当时以公允正直著称。任南青州刺史,时间不长,召入任并州省都官尚书。武平五年三月,死于置扰,时年六十七岁。追赠仪同三司,信州、义州刺史,吏部尚书。
挝述,字昼盖,鲤蓝县人。父亲堑轨,任廷尉卿、辽刺史。挝述有才干,十八岁就做了渣征束府鉴曹参军。高道穆任御史中尉时,启奏朝廷任挝述为御史。改任大司马清河王的开府记室参军,兼司徒主簿。太昌年间,任尚书三公郎中,以公正干练著称。天平年间,对过去史实加以增删写成《麟趾新格》,书中的名分和法律条目都是他删定的。凿的散骑常侍陆晏子、沈警来访问,朝廷任命封述兼任通直郎出使梁朝。回来后,改任世塞大将军府从事中郎,监察京畿事宜。武定五年,任彭城太守、本郡都督,两次代理束徐州刺史。武定七年,任廷尉少卿。八年,兼任给事黄门侍郎。齐立国后,封述和李奖等八人充任大使,巡视各地,访问民间疾苦。天保三年,任清河太守,升司徒左长史,管理束都事宜,不久任海州刺史。大宁元年,召入任大理卿。河清三年,命他和录尚书赵彦深、仆射魏收、尚书阳休之、国子祭酒马敬德等人商议制定法律。天统元年,升度支尚书。三年,改任五兵尚书,加仪同二司。武平元年,任南兖州刺史,任满回朝,任左光禄大夫,又任殿中尚书。
封述长时间担任执法官员,熟悉法律条文,裁断公乎,深受当时人称赞。他家中广积财产,非常富有,但丝毫不赠送给别人,即使至亲好友贫病交加,也绝不救济,朝野舆论很鄙弃他的为人。外表方正却免不了攀附权贵,趋炎附势,受到别人的讥笑。他的前妻是河内司马氏,一儿子娶陇西李士元的女儿,送了许多财礼,到快要举行婚礼时,还为相差悬殊而争论不休。封述忽然拿出供养的画像对着李士元打画像发誓,士元笑着说:“封公从哪裹弄来的应急像,要发誓便拿出来用。”一儿子娶范阳卢庄之的女儿.封述又到卢府去诉苦说:“想送给你家骡子吧,又怕你嫌腿跛,送给你们土地,又怕你嫌盐碱地出产不多,送铜器又嫌古老而无用处。”所作所为都极其吝啬,经常被别人议论纷纷。
儿子封元,武平末年任太子舍人。